1.有人说江苏苏宁并不缺钱,为什么不愿意再重磅投资球队?

江苏苏宁足球票_苏宁足球门票

#苏宁退出中超##苏宁解散#

最坏的消息最终还是到来,2020年2月28日下午,中超联赛冠军江苏苏宁宣告停止旗下各支球队运营,这则消息尽管之前一直在传闻,但并未官宣,如今木已成舟,这样的官宣对于中国乃至世界足坛都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已成既定事实,这对于主教练、球员、球迷和足协来说都是猝不及防的打击。

由于未按照足协规定时间内递交教练和球员的工资确认表,这也寓意着新赛季的准入注册资格都将失去,这也是江苏苏宁方面向世人正式宣告了球队解散的信息,纵观整个世界足坛,从来没有过哪支球队上赛季刚刚取得联赛冠军,就在百日之后宣告解散,而且是赛季中就宣告解散。尽管之前被爆出消息江苏苏宁很大可能会解散,受制于苏宁单方面的意见,他们对于球队存在的问题不能持续经营,才做此决定,之前就此事足协、江苏政府都针对球队目前状况一事多次商讨开会,但最后其本公司不愿接受且无人接盘,江苏苏宁球迷也在线上线下多处表示支持球队,希望球队能得以保留,然而事与愿违。

对于江苏苏宁来说,近几年在中超的名气可谓风头正盛,苏宁公司本就是中国一家商业领先者,他们的业务以零售业为主,覆盖线上线下,可谓是中国前三的综合零售业股份公司,另外去年取得联赛冠军,相关奖金也是收入囊中,对于这样一家公司下的球队居然经营不下去,着实令人意外。当然这背后的心酸也只有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知道,在今年开年的团拜会上说到“针对不在零售主赛道的,就要主动做减法、收缩战线,该关的关,该砍的砍”。言语中已经道明了苏宁的经营方向,何谓“该关的关”?作为一家公司,当然是经营亏损的就要砍,但笔者认为这个亏损还不是一个小数目。

对于中超球队来说一直球队首先代表了一个城市甚至一个省的形象,张近东肯定也知道,不能随便丢下球队,但是由于近些年中超赛场的“ 金元足球 ”大行其道,谁都不愿眼看自己的球队从成绩到名气上落后于他人,于是你追我赶,但是对于中超目前的营商环境下,是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投入的,目前的中超球队收入主要依靠夺冠奖金、版权收入、门票收入、转会收入为主,然而由于单价( 看过比赛的就知道,除少数焦点战外 )和上座率的问题,门票收入相较来说是不多的,另外版权收入也不算多( 这里提到的相较于都是相较于球员的薪资水平来说 ),并不像欧洲主流球队一样,他们还额外拥有球员的广告收入分成、周边产品、巡回比赛等等收入不菲。另外加上刚颁布的“中性名”政策一出,也更加速了这一刻的到来, 这最后一颗压死骆驼的稻草,也令长期入不敷出的冠军怦然倒下

纵观整个中超赛场,依然是房地产行业大行其道,至于是何缘由,这里我就不细究,对于苏宁这样顶尖的实体经济体依然无法承受,可想而知,是否是中超赛场步子迈得太大了?我们现在的联赛经营模式是否健全?能否可持续?

中超赛场下,我们一直抨击本土联赛水平差,亟需高水平教练、球员来提高比赛观赏度,另一方面又难以令本体赞助商无法生计,这本身就是矛盾的,足球,作为 体育 界三大球,有着数以亿计的球迷和市场,肯定是现代化中国所需要的,随着互联网化的进程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全球化的进程不可逆转,但是任何经济体都要依托于市场本体,我们希望看到更好足球的方式有很多:

1.引进外援,是否可以参照成熟的J联赛当年一样,引进能适应“限薪令”下的外援,这样的外援与本土球员的能力差距不大,不至于像以往的大牌德罗巴、阿内尔卡、萨拉维这样,短暂停留走人,对球队而言高薪负重,对队员起不到带队帮助,他们要么状态不在来养老,另一方面于国内球员意识差距大,根本踢的不是一个“球”。

2.建立更成熟的青年队伍,欧洲球队,哪怕是联赛倒数的球队都有自己的青年队,很多球星成长的摇篮,而不是让一名U23球员上场只是为了完成足协任务,场下训练数十载,场上上场一分钟,一只成熟的青年队可以为俱乐部输送人才,对一线队也是竞争,对于国家队也是添砖加瓦,对于退役球员也是带队成为主教练的训练场,一举N得,当然这是一只可持续球队所必须苦心经营的,绝非一日之功。

3.提高知名度,前文提到了一直球队代表了一个城市甚至一个省份的形象,那么对于球队的宣传,我们更应该增大曝光量,除了训练和比赛外,球员参与线下活动,球队多组织足球相关品牌合作,与地方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球队,提升知名度,一方面上座率也上去了,广告收入也来了。

有人说江苏苏宁并不缺钱,为什么不愿意再重磅投资球队?

江苏国资投资一周后,苏宁易购人事出现重大调整。

苏宁易购7月12日晚间发布多条公告,核心信息是董事会将重组。张近东“裸辞”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作为创始人,董事会出于礼节,聘任张近东担任“名誉董事长”。

7月13日,苏宁易购微涨1.3%,告别了张近东时代。

打败苏宁的并不是京东

苏宁创立于1990年12月,起步卖空调,第一家门店开在南京市宁海路。宁海路,也是南京师范大学所在地,张近东就毕业于这座百年名校。

2004年7月,苏宁电器登陆深交所,随后迎来黄金年代。2014年-2011年,连续8年,苏宁电器都保持高速增长。

公司收入从2002年的35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939亿元,增长大约26倍。同一时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大约6000万元增至48.21亿元,增长80多倍。

公司股价也一路走高,曾经在2008年1月达到 历史 上的高点大约75元,成为深交所中小板“第一股”。

就在苏宁攻城略地之际,京东(JD.O/09618.HK)也在暗暗积蓄力量,刘强东从中关村卖电子产品,到卖家电,并将业务完全从线下转型到线上。今日资本、高瓴资本先后出手帮助刘强东,建立自营物流体系,和天猫进行差异化竞争,“多快好省”,迅速扩大市场规模。

同为家电销售渠道,在线交易已不可逆转。2011年,京东总收入只有260亿元,不到苏宁电器当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此时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身陷囹圄,苏宁电器表面看,用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

但这两家家电零售巨头很快就意识到,时代发生急剧变化,电商黄金时代,提前布局的京东尽享了红利。

从2011年后,苏宁电器收入增长进入迟缓器,多年收入增速仅有个位数。与此同时,京东收入多年保持在50%以上。并在2014年,京东以1458亿元总收入力压苏宁电器的1089亿元总收入。

京东势已起,苏宁和国美传统家电销售渠道商,已经难以阻挡。至2020年,京东总收入已经达到8861亿元,是苏宁易购去年总收入2523亿元的3.5倍,更是国美零售530亿元总收入的大约16.7倍。

京东去年净利润587亿元,苏宁易购净亏损约54亿元,国美零售亏损更高,超过83亿元。

苏宁易购”折腾至死“

如果说张近东没有努力,也不公平。只是苏宁电器起步太晚,转型线上只是抓住个尾巴。苏宁电器一度想通过资本运作来弥补劣势。

2012年9月,苏宁易购以6600万美元价格收购“红孩子”。2013年10月,苏宁易购以2.5亿美元价格收购PPTV。2016年,苏宁易购豪掷7.21亿美元,买断当年英超转播权。

此时苏宁已经继承江苏足球衣钵,PPTV作为视频平台,加上拿下顶级赛事版权,希望能发生化学反应。

为了弥补短板,2017年1月,苏宁易购以29.75亿元价格投资天天快递。阿里巴巴和京东在新零售激战,线下是重要战场,于是2019年,苏宁易购又先后斥资27亿元收购万达百货、斥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

2015年8月,阿里巴巴和苏宁走到一起,形成战略伙伴关系。阿里巴巴认购苏宁易购定增股份,持股大约20%。同时,苏宁易购将其中140亿余元拿来认购阿里新发行股份,双方交叉持股。它们要对付共同的敌人,就是京东。

除在资本市场折腾外,苏宁还玩起更名 游戏 。2013年3月,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2018年2月,再将苏宁云商更名为现在的”苏宁易购“。

2011年至2020年,苏宁电器收入增长整体趋缓,但在线上转型和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后,苏宁能续命,2015年、2017年、2018年依旧有超过20%的收入增速表现。

同样危机早就潜伏。2017年至2019年,苏宁易购不断抛售阿里巴巴股权,财务收益丰厚,这三年净利润分别高达40.5亿元、126.4亿元、93.2亿元。

但扣非后净利润,苏宁易购已经连续多年为负。2020年,没有阿里巴巴股权出售的苏宁易购,净亏损53.6亿元;彻底暴露了主营业务不振的真面目。

从资产质量来看,苏宁易购也是危机重重。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其流动资产1017亿元,已难以覆盖流动负债1182亿元。现金234亿元加交易性金融资产148亿元,流动性382亿元,也是难以覆盖短期借款241亿元,以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09亿元,和应付票据223亿元。

同期,苏宁易购只有应收票据大约12亿元。作为上市公司,苏宁易购存在潜在流动性危机。

但真正让张近东不得不交权的还是整个苏宁系债务麻烦。和许家印喝杯酒,200亿债务变成了股票,难以从容套现。苏宁易购引进深圳国资失败,还有有江苏国资接盘,但出让近17%股权,但张近东也就不再能控制董事会。

谁将掌舵新苏宁易购

辞职并非只有张近东。孙为民辞去副董事长、董事;孟祥胜辞去董事。老苏宁人,只有任峻还出任董事。

阿里系代表杨光辞去董事职务,淘宝(中国)提名黄明端作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张家继承人张康阳则被提名为董事。新新零售基金二期提名冼汉迪、曹群为非独立董事。

如此,创始人一方、阿里巴巴和江苏国资,分别占据苏宁易购两个董事席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既然张近东辞去董事长,似乎是张康阳接班更合适。但不要忽视一个细节。苏宁易购悄悄改变章程。原先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担任,现在变成由董事长或总裁担任。

未来苏宁易购董事会或将由黄明端来掌舵,总裁和法定代表人依旧是老苏宁人来出任。

但是,苏宁易购董事长姓张还是黄又或者其他,并不重要。张近东在公司影响暂时不会消除,跟随他的老部下,还是未来治理公司主体。

只是作为创始人,张近东在这个夏天告别得有点突然,又很无奈。新苏宁易购在新董事长和管理团队带领下,想逆袭京东的机会几乎为零。

如果公司立足核心业务,精简队伍,业务关停并转,进行一次大手术,也许还能获得重生。

苏宁国际不是不缺钱,而是很缺钱。

目前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没有一家俱乐部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经营,包括广州恒大。虽然最近几年中超球队在球票和广告收入上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自我造血功能极差,如果没有投资商的注资,俱乐部根本无法正常营运。

所以对于中超球队来说,投资方注资是正常现象,不注资反而不正常。苏宁足球俱乐部对此心知肚明,大环境如此,没有一家俱乐部可以逃脱这个黑洞,此时再说什么俱乐部造血功能之类的话,多少显得缺乏诚意。是现金流的问题就应该说现金流紧张,不要归咎于中国足球的大环境。

苏宁国际这几年保持了迅猛的扩张势头,不停的在商业领域攻城略地。在入主意大利国际米兰俱乐部之后,国际米兰的中国球迷甚至在现场打出了“We are so rich”的标语,国米和江苏两支球队更是被球迷们称为苏宁一队和二队。国际米兰凭借苏宁的巨额资金投入,不断引入强援,成为意甲联赛转会市场上最有实力的买家。江苏苏宁在2020赛季成功问鼎中超联赛冠军,成为中国足球新的霸主。

前一段时间,苏宁国际表示要转手国际米兰,现在连江苏队也要低价转让,说明他们不愿意继续在足球领域投入资金了。

张近东有这样的举动并不让人惊奇,在去年12月初,苏宁控股和苏宁置业的股权就被质押给了淘宝中国,因为苏宁易购的负债金额已经超过了1300亿,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这是十分危险的,在证监会日趋严苛的监管政策下,只有尽快还清债务,才能摆脱险境。

最近一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国际经济形势日趋恶化,在这个大背景下,拥有更多的现金流,无疑将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实际上,苏宁的主营业务已经连续6年亏损了,这几年却一直在不停的变卖资产和投资收购。过多的跑马圈地,使苏宁的资金周转始终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苏宁的现金流变成负数也就不足为怪了。

放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大背景下,一支足球队的命运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型商业企业都面临着倒下的危险,更何况一支球队呢。

放弃一支球队,对于苏宁来说毫发无损,但是对于江苏足球来说这是灾难性的后果,很有可能倒退几年甚至十几年。江苏足球人目前唯有自救,尽一切可能找到接手方,才能让江苏足球摆脱目前的困境。

2013年,大连实德俱乐部因为没有了投资方,最终被中国足协取消了参赛资格,在中国足球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大连队分崩离析,八星大连成为一段历史。江苏苏宁从登上中超联赛冠军的宝座,到面临被解散,只用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如果真的没有企业愿意接手,江苏苏宁将步大连实德的后尘。

建立百年俱乐部,并不是投入一笔巨大的资金这么简单,如果投资方仅仅是想着通过足球获利,而不在乎足球的内在规律,无疑将破坏中国足球的整体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