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超各球队缩写

2.球队后的FC啥意思

3.德甲球队在欧冠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

4.德甲,意甲,英超……这些都是什么意思

德甲球队英文名称,德甲球队名称缩写

应该是Werder Bremen,不是Wender喔。Werder在德语中,即指他们踢球的滩地,在今天的维希球场对面。

这是云达不来梅的队史

云达不莱梅俱乐部的成立是件很偶然的事。1898年,来自不莱梅一所中学的几名学生在一次体育比赛中赢得了一个足球——当时,足球对人们来说还相对比较陌生,他们就在市里维希河畔的一片滩地上踢起了足球。“云达”(德文:Werder)即指他们踢球的滩地,在今天的维希球场对面。1903年云达不莱梅足球俱乐部第一次成为不来梅地区的冠军,并且一下囊括了所有三个级别的桂冠。1905年,云达俱乐部成为全不莱梅第一支向观众收取门票的球队,他们同时也是第一支为球场加盖遮阳棚的俱乐部。俱乐部的名称也在1920年更名为云达不莱梅1899体育俱乐部(德文缩写:SV),俱乐部增加了许多新的项目,如网球,国际象棋,板球,田径等。会员数一度超过了1,000人,而一战前最多也只有300人。除了内策尔之外,门兴队的大部分前场选手都去了云达不莱梅,此外还有许多很有天分的年轻球员。昔日的“德克萨斯十一人”也变成了今日的“百万球队”。70年代中期,球队每个赛季几乎都要在保级线上挣扎,球队甚至差点丢掉了德甲联赛的参赛许可。球队只好答应扩建维希球场,来保住自己的参赛资格。这样,球队成绩逐步下滑,直到1979/80赛季末球队降级已成定局。下赛季,他们只能参加乙级联赛北赛区的比赛

英超各球队缩写

起源于多特蒙德在2010-2012赛季期间,大多特在德甲联赛和德国杯上连续五杀拜仁,令一向居高临下的拜仁球迷啃不下这口气。但多特蒙德在那几年的欧战表现并不出色,甚至连欧冠小组赛中都无法出线,于是在球迷论坛间,便有拜仁球迷戏称多特蒙德“窝里横”,嘲讽多特蒙德只能在自家门口威风。

而表现谦卑的多特球迷欣然接受了这一称呼。

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德语:Borussia Dortmund GmbH & Co. KGaA,普鲁士多特蒙德股份两合公司),是一家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北威)州多特蒙德市的著名足球俱乐部,绰号“大黄蜂”。

扩展资料

BVB意为普鲁士球类比赛俱乐部,全称BV. Borussia 09 e.V. Dortmund(普鲁士多特蒙德1909球类比赛俱乐部合资股份有限公司),09是指成立的那一年。(BV就是Ballspiel-Verein即球类比赛俱乐部的缩写,B是Borussia即普鲁士的缩写。)

多特蒙德队徽的款式只有过1次较大程度的转型,多特蒙德1945-1964年使用的队徽,款式与如今已非常近似、只是**略暗;1964-1974使用的队徽,主色调为黑;球队1976-1978年队徽,加入狮子图案彰显霸气;1993年至今多特蒙德一直使用现有队徽。

球队后的FC啥意思

2017--2018赛季英超球队队名缩写:

曼城:MNC?

曼联:MNU?

切尔西:CFC?

利物浦:LIV?

热刺:TOT?

阿森纳:ASN ?

伯恩利: BFC

莱斯特城:LCFC

埃弗顿:EVE ?

沃特福德:WFC

哈德斯菲尔德:HTAFC

布莱顿:BHAFC

纽卡斯尔:NCU ?

水晶宫: CPFC

西汉姆联: WHUFC

伯恩茅斯:BAFC

南安普敦:SFC?

斯托克城:STO

西布朗:WMS

斯旺西:SCAFC

英超联赛详解

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Premier League) ,通常简称"英超" ,是英格兰足球总会属下的职业足球联赛,欧洲五大联赛之一,由20支球队组成。由超级联盟负责具体运作。

英格兰超级联赛成立于1992年2月20日,是英格兰联赛系统的最高等级联赛,其前身是英格兰足球甲级联赛。每个赛季结束积分榜末三位降入第二级别的英格兰足球冠军联赛。英超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联赛之一,快节奏、竞争激烈、强队众多,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也是收入最高的足球联赛。

英超赛制

英超联赛采取主客场双循环赛制比赛,每支队伍与各球队对赛两次,主客各一次。由1995/1996赛季开始参赛球队由22队减至20队,每支球队共进行38场赛事,主场和客场比赛各有19场。每场胜方可得3分,平局各得1分,负方得0分,按各队于联赛所得的积分排列。完成所有赛事后总积分最高的队伍可以夺得联赛冠军,而总积分最低的3队球队会降级至英冠联赛。

总结

英超联赛是世界上最好的足球联赛之一,与意甲、西甲、德甲、法甲合称“欧洲五大联赛”是世界上足球文化最发达的地方,世界各地的足球运动员以登录五大联赛踢球为目标,许多人一辈子也无法达到那样的高度。在我国,目前就更不用说了,希望往后会有中国球员能够立足欧洲五大联赛。

德甲球队在欧冠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

足球俱乐部Football Club首字母的简写。

足球俱乐部是足球职业化、专业化的一个标志,是足球运动员以足球谋生时,所被聘用的机构。足球俱乐部的收入主要依靠出售门票、经营广告、转让转播权、足球**、公司赞助、办各种足球刊物、球员转会费等。

英国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Sheffield FC)是国际足联和英足总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它诞生于1857年10月24日。1863年,在英国又成立了第一个足球协会。从此,有组织的、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足球运动开始从英国传遍欧洲,传遍世界。

知名俱乐部  欧洲

英超:曼联、利物浦、阿森纳、切尔西、曼彻斯特城、托特纳姆热刺

西甲:皇家马德里、巴塞罗那、瓦伦西亚、毕尔巴鄂竞技、马德里竞技、马拉加

意甲:尤文图斯、AC米兰、国际米兰、罗马、那不勒斯、拉齐奥、乌迪内斯、佛罗伦萨

德甲:拜仁慕尼黑、多特蒙德、勒沃库森、沙尔克04、云达不莱梅、汉堡

法甲:里昂、马赛、巴黎圣日尔曼、里尔

德甲,意甲,英超……这些都是什么意思

“50+1”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但是否该考虑撤销该政策目前依然扑朔离迷。

目前欧冠以及欧联杯的第一轮淘汰赛已经全部结束,六支代表的德甲参加欧战的球队,居然只有法兰克福一支球队成功晋级,其余如拜仁、多特等强队均折戟沉沙。在欧冠赛场上,更是出现了拜仁、沙尔克04与多特在八分之一决赛中被英超球队团灭的惨剧。

德甲球队虽然低调,但其在欧战上的竞争力并不弱。德甲球队不仅常年能进入欧冠四强,在2013年还有过拜仁与多特会师欧冠决赛的盛况。仅仅数年,德甲被衰落至此。不少球迷甚至德甲俱乐部的管理者认为,罪魁祸首在于德甲实行多年的“50+1”政策。他们认为,正是由于这一政策的限制,导致德甲球队得不到足够的投资,自然竞争不过其他联赛。

那么,“50+1”政策究竟是什么?它是否限制了德甲球队在欧战上的竞争力?让我们细细道来。

“50+1”政策及其目的是什么?

“50+1”政策的具体规定比较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下面这一简化版的规定内容即可:在各德国地区注册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中,球迷会员群体在俱乐部中的投票权必须超过总票数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球迷会员群体实际上决定了俱乐部决策是否能够通过与实行。

首先,“50+1”的意思实际上是指球迷会员拥有一半以上的投票权,而并非真的是51%以上的投票权;其次,这一政策只对职业球队有效,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最后,拥有投票权的并不是所有的球迷,而是成为该俱乐部的会员们。

不过,即使如此,球迷们的意见对于德甲俱乐部的决策也非常重要。即使大如拜仁这样的德甲巨无霸,在遇到如主席选举之类的大事时也必须召集所有会员进行投票。

很显然,“50+1”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俱乐部是球迷们的俱乐部,而不是资本手中的玩具。德国的足球俱乐部和欧洲其他大部分俱乐部一样,最初都是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并在民间足协的组织下聚在一起形成大的联赛,可以说是真正的“源于人民”。为了保证球迷们始终是足球的主导者,这才有了“50+1”政策。

“50+1”政策对德国足球有哪些影响?

在“50+1”政策的保护之下,德甲联赛堪称欧洲乃至全球足球联赛当中的一股清流。即使在西甲、意甲与法甲联赛,仍然有许多小球度因为战绩较差等原因吸引不到足够的球迷,每次主场比赛看台上都冷冷清清。

而在德甲联赛,由于“50+1”政策的原因,球迷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俱乐部与自己的紧密联系,因此几乎每场比赛球场都能坐满,几乎每支球队的主场气氛都堪称魔鬼主场。德甲官方一直骄傲地称自己这里有“最纯粹的足球”,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50+1”政策。

但是,“50+1”政策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限制了资本对于俱乐部的投资。“50+1”政策本身并不限制外来资金的注入,但即使投入再多,由于该政策规定球迷会员群体必须占有一半以上的投票权,投资方依旧无法掌控俱乐部。光投钱但是拿不到决策权,如果真有哪个资本家愿意这么干,那他不应该叫资本家,而是应该叫慈善家了。

除了“50+1”政策,德国联赛还有着全世界最为严格的财政审查制度,基本上要求每家职业俱乐部都要做到盈利。如果近几年亏损太多,那就将被毫不留情地取消参赛资格。因此,德甲俱乐部基本搞不了什么抵押贷款之类的骚操作,再加上“50+1”政策对投资的限制,各德甲俱乐部对财政支出只能严格控制。

一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多特蒙德俱乐部。大黄蜂于上世纪末曾经击败尤文图斯拿到过欧冠冠军,那时的多特蒙德兵强马壮,可谓是德甲俱乐部的代表。换做其他联赛的俱乐部,很有可能就会继续加大投资,把自己的主力队员留住,争取多拿几个冠军。

然而,受困于“50+1”政策,拿不到投资的多特蒙德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硬扛着给主力球员加薪,结果短短两年之内就到了破产的边缘。为了不被勒令降级,多特蒙德只能将自己的训练场以地皮的形式卖掉,之后再租回来使用。如此挣扎了十年的时间,多特才将自己的训练场赎回,并等到了自己的下一段辉煌。

另一个例子就是德甲“班霸”拜仁。拜仁慕尼黑由于经常从德甲其他球队买人,因此落了个“挖掘机”的恶名。然而,在财大气粗的“西超”与英超球队面前,拜仁也只能算个中产阶级。年年花几亿欧元的皇马巴萨与曼市双雄自不必多说,就连一向以抠门著称的阿森纳,其转会支出也经常比拜仁要多......

在这个身价上亿的时代,拜仁的引援身价记录依然是哈维-马丁内斯的4000万欧元,德甲在转会市场上的竞争力可想而知。本赛季拜仁被淘汰出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阵容严重老化而无力及时更新。从这个角度来看,说“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取消“50+1”政策?德国球迷们可能不答应。

既然“50+1”政策极大地限制了俱乐部的投资,那为什么不向德甲官方提议取消它呢?事实上,关于“50+1”政策是否该被取消的讨论几乎每个赛季都有,但最终都没有了下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国本地球迷对该政策的大力支持。

之前我们已经说到过,正是因为“50+1”政策的保护,使得德国球迷始终是当地俱乐部的主人。如果没有这一政策,资本必然会大量进入德国的足球市场,那么球迷对俱乐部的投票权也将迅速失去。正因如此,自“50+1”政策诞生的第一天起,广大的德国球迷就成为了它最坚实的天然盟友。

德国球迷不仅不希望自己的俱乐部成为资本家的玩具,对于其他试图破坏“50+1”政策的俱乐部,他们也会自发地排斥甚至痛恨。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绕开“50+1”政策的规定,莱比锡红牛俱乐部的球迷会员名额只有八人,并且八人都是在红牛公司持有股份的高管或老员工,这样一来红牛公司实际上对莱比锡红牛有着100%的决策权。

对于这样一支破坏传统的球队,德国球迷们表现出了充分的痛恨。自莱比锡红牛还在低级别联赛开始,这支球队的比赛就充满了不平静。对手的球迷不仅会对他们辱骂整场,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不只一次有人在莱比锡热身的草皮里撒铁钉!德国球迷对“50+1”政策的维护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有部分球迷对于取消“50+1”政策持积极态度(尤其是新生代的德国球迷们),但总体来说,反对的声音还是占到了大多数。在球迷们如此激烈的反对之下,即使许多德甲俱乐部都提出过取消“50+1”,但最终也只能作罢。

有没有办法绕开“50+1”政策?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都需要遵守“50+1”政策。“50+1”政策中有一条豁免条款:如果一支球队在该政策执行之前已经由同一投资者连续投资20年,那么该球队就可以不用遵守“50+1”条款。

比如勒沃库森,这支外号为“药厂”的俱乐部是由著名制药公司拜耳集团成立的,它最初其实就是拜耳员工组成的“厂队”;而沃尔夫斯堡是由大众集团成立的“厂队”。这两支俱乐部在“50+1”政策执行之前就已由各自的公司投资超过20年,所以他们不需要遵守“50+1”政策。当然,现在拜耳集团与大众集团基本也不怎么投资了,这两支球队基本是盈亏自负。

前面我们说过,“50+1”政策只适用于职业球队,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那么,如果一支由资本投资的球队升上了德乙甚至德甲,那又该怎么办呢?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德丙甚至更低级别的俱乐部有什么好投资的?但这样奇葩的情况却真的出现了,还出现过两次:

第一支球队是霍芬海姆。霍芬海姆原本只是德国一个小村镇的低级别球队(这也是其绰号“霍村”的来历),但在当地老板霍普的大力投资下,霍芬海姆完成了联赛级别的三连跳,并于08年升入德甲联赛。

当霍芬海姆于07年升入德乙时,德国足协就有些头痛了:霍普是从1989年就开始投资霍芬海姆了,那时候的霍芬海姆甚至只混迹于德国第四级别联赛,自然不用遵守“50+1”政策。现在他们升上来了,要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话语权,总有种过河拆桥的意味。

然而,德国足协仅仅施了一下压,霍村的球迷们就先倒戈了:他们组织集会,主动要求老板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投资!在一番沟通之后,霍普保留了49%的决策权,但这位投资俱乐部将近20年的霍芬海姆本地人估计也寒心了。从此以后,他对霍村的投入就大大减少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之前提到过的莱比锡红牛。为了绕开“50+1”政策,红牛集团也是从低级别就买下了莱比锡这支球队,并用八名红牛员工组成了所谓的球迷会员团体。除此之外,为了规避德国足协不允许在队名中体现商业元素的规定,红牛集团将队名中的缩写“RB”解释成了德语中的“RasenBall”,即“草地球”。当然,明眼人都知道这个“RB”实际上是英文“RedBull”的缩写。

是否真的有必要取消“50+1”政策?

说一千道一万,之所以在几乎所有德国球迷都反对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俱乐部想要摆脱“50+1”政策的制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由于没有投资,即使是拜仁这样的豪强也经常在转会市场上受制于人,更不用说其他的德甲俱乐部了。

近几年来,从德甲被挖走的顶级球员数不胜数,如姆希塔良、奥巴梅扬、萨内与比达尔等;但从其他联赛加盟德甲的却都只是格纳布里、科曼、巴舒亚伊与帕科等差一级别的球员,唯一可称得上巨星的J罗目前还只是租借,拜仁为了从皇马买断他甚至有可能花费一整个夏窗的预算......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德甲是全世界财政最健康的联赛之一,这和各俱乐部由于“50+1”政策养成的良好习惯不无关系。意甲与西甲每年都会有一些小俱乐部陷入财政危机,轻者降级,重者甚至直接重组,但在德甲却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除了取消“50+1”政策,其实德国足协也在想办法提升整个德国联赛的商业化程度。众所周知,英国俱乐部之所以那么有钱,最大的原因其实不是俱乐部老板投资多,而是整个联赛的转播分成多。

以2017/18赛季为例,当年的收视曼联分到了1.9亿欧元的转播权收入,而垫底的西布朗也拿到了1.1亿欧元。可以说,对于大部分英超球队来说,土豪老板并不是他们获得高收入的原因,电视转播费才是。

那德甲的情况如何呢?其实在2016/17赛季,拜仁足足拿到了9600万欧元的转播分成,整个德甲的转播权分成超过10亿。虽然这些数字比起英超来还是少,但相比之前的德甲已经好太多了。要知道,在拜仁勇夺三冠王的2012/13赛季,他们的转播分成只有可怜的2500万欧元,整个德甲加起来也只有4亿欧元!在五年之内,德甲的转播权分成已经涨到了之前的2.5倍。

这一数字虽然不能与英超相比,但已经和西甲联赛很接近了。2017/18赛季,整个西甲联赛的转播权分成为15亿,并且三支降级队加起来只拿了3000万欧元左右,而德甲转播收入最低的球队都差不多能拿到这个数字。

总结:德甲不缺投资,缺的是慢慢积累的耐心。

资本并不是傻子,如果有资本愿意进行长时间的投资,唯一的原因就是有利可图。英超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大老板,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高额的商业回报。而德甲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电视转播分成的数额也大幅度上调了,既然如此,那还需要资本的注入干什么呢?

德甲各队能拿到的转播分成相比西甲来说更加均衡,大家能拿到的总额也在慢慢提升。所以在笔者看来,只要多积累几年,将目前拿到手的资金进行妥善的运转,德甲各俱乐部的账面资金肯定会增长不少。德甲各俱乐部之所以抱怨“50+1”政策,不如说是对隔壁联赛疯狂烧钱的羡慕。其实只要有耐心,德甲早晚也能在转会烧钱榜上与各大联赛一争高下的。

德甲--《德国最高水平职业足球联赛》

斯图加特 拜仁 比勒菲尔德 杜伊斯堡 不莱梅 多特蒙德 法兰克福 汉堡 汉诺威96 柏林赫塔 凯泽斯劳滕 勒沃库森 美因茨 门兴 纽伦堡 科隆 沙尔克04 沃尔夫斯堡

英超--《英国最高水平职业足球联赛》

曼联 利物浦 纽卡斯尔 维拉 西布朗 伯明翰 博尔顿 富勒姆 朴茨茅斯 西汉姆联 阿森纳 切尔西 曼城 埃弗顿 热刺 布莱克本 查尔顿 米堡 桑德兰 维甘

西甲--《西班牙最高水平职业足球联赛》

皇马 瓦伦西亚 马竞 萨拉戈萨塞维利亚马拉加 萨苏纳 西班牙人 赫塔菲 塞尔塔 巴萨 拉科 维拉利 毕尔巴鄂 贝蒂斯 马洛卡 皇家社会 桑坦德 卡迪斯

意甲--《意大利最高水平职业足球联赛》

尤文图斯 国际米兰 桑普多利亚 梅西纳 利沃诺 莱切 雷吉纳 切沃 帕尔马 阿斯科利 AC米兰 乌迪内斯 巴勒莫 罗马 拉齐奥 卡利亚里 锡耶纳 佛罗伦萨 恩波利

特雷维索

都是按照上个赛季的

还有法甲

法甲 (法国最高水平职业足球联赛)

里昂 波尔多 里尔 朗斯 马赛 欧塞尔 雷恩 尼斯 巴黎圣日尔曼 摩纳哥 勒芒 南锡 圣埃蒂安 南特 索肖 图卢兹 特鲁瓦 瓦朗谢纳 色当 洛里昂

这就是欧洲五大联赛,欧洲第一档次的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