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佩德罗二世生平简介,佩德罗二世历史评价,佩德罗二世怎么死的?

2.巴西的国旗怎么画

3.西班牙与葡萄牙历史的和现在的关系高分

4.例举欧洲的一些王朝!强大的出名的

5.西班牙殖民地1820年,巴西独立,而1840年,中国开始变成英法的半殖民地。为什么?

巴西佩德罗二世,巴西佩德罗一世

巴西国旗以绿色为背景,加上**的菱形,而在菱形上再有一个蓝色的天球仪,天球仪上有27颗以南十字星座为中心的白星,中央的一条白带上以葡萄牙语写着巴西的国家格言“Ordem e Progresso”,意为“秩序与进步”。

巴西现国旗颜色源于巴西帝国时代的国旗,绿色田野和**平行四边形,尽管在色调和形状上稍作修改,但绿色代表了巴西第一个皇帝佩德罗一世的布拉甘萨王朝,而**则代表了巴西皇帝的妻子玛丽亚·利奥波迪娜皇后所属的哈布斯堡王朝。

天球仪的下半部代表制定国旗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天空颜色。天球仪中画有以南十字星为中心的二十七颗星,则代表首都与二十六个州。

扩展资料:

产生背景

1889年11月15日,随着巴西共和国宣布成立,关于独立国家的事情也开始着手准备。同时,改变国旗的计划也被提上议程。

同年11月19日,巴西联邦共和国国旗由数学家雷蒙多·特谢拉·门德斯(Raimundo Teixeira Mendes)在哲学家Miguel Lemos、天文学家Manuel Pereira Reis、画家Décio Villares的协助下设计出来;

灵感来自于法国画家让-巴普蒂斯特·德布雷(Jean-Baptiste Debret)设计的巴西帝国国旗。旗帜天球仪白带上的“秩序与进步”出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的格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巴西联邦共和国国旗

佩德罗二世生平简介,佩德罗二世历史评价,佩德罗二世怎么死的?

1554年1月25日耶稣会传教士何塞·安切塔(José de Anchieta)和 Manuel da Nóbrega 发现了巴西东南面的一个小村,皮拉蒂宁卡村(aldeia de Piratininga)。在这里Manuel da Nóbrega与他的随行者们建立了圣保罗经院(Colégio de S?o Paulo de Piratininga),致力于改变当地人的信仰,使他们成为天主教的信徒。这个坐落于马尔山(Serra do Mar)悬崖与铁特河(Rio Tietê)旁,俯视着桑托斯(Santos)港的新殖民地, 渐渐地成为了东南海岸通往西方的天然入口,并最终演变成为了圣保罗州。

1711年圣保罗正式立市。19世纪期间,圣保罗依靠桑托斯港出口咖啡,并获得了经济的繁荣发展。1881年之后,圣保罗迎来了一股移民潮,这些移民从意大利、日本等各个国家来到新开垦的咖啡农场。20世纪初,国际咖啡价格由于各种因素而暴跌,咖啡贸易开始变得廉价。这促使本地的企业家开始投身于圣保罗的工业发展,而工业的发展让圣保罗又迎来了新的一批移民。

另外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是圣保罗大学法学院的创立,它与累西腓法学院并列为巴西最早的学术机构。面对巴西帝国建立之初日益增长的对法律与政治人才的需求,该学院在1828年成立。起初它被安置在一所修道院里面,随着越来越多富裕的巴西人到欧洲选修法律课程,时任巴西帝国皇帝佩德罗一世(Dom Pedro I)决定将其发展成国家法学院。从此它开始接收从全国各地到来的学生,他们为圣保罗清新自由的生活方式增添了一笔光彩,成为圣保罗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西的国旗怎么画

佩德罗二世生平简介,佩德罗二世历史评价,佩德罗二世怎么死的?

佩德罗·德阿尔坎塔拉二世(DomPedroⅡdeAlcantara,1825—1891,1840—1889在位),巴西帝国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皇帝,史称佩德罗二世。他执政的近半个世纪内,巴西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佩德罗二世1825年12月2日出生在里约热内卢,是佩德罗一世的儿子。他出生之际,新独立的巴西帝国正处于动乱之中。自由民与黑奴举行了一系列起义暴动,迫使佩德罗一世在1831年退位,而由其幼子佩德罗二世继承皇位。当时佩德罗二世年方5岁,尚未成年,大地主贵族便组织了三人摄政委员会实施统治,后来改由一人摄政,佩德罗二世则潜心就学。他的一位老师是在巴西独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政治家,持废奴主张的若泽·博尼法秀。老师的政治倾向对佩德罗二世的思想有很大影响。

十年摄政期内,巴西各地的黑奴,城乡贫民、军人、小资产阶级和印第安人的起义仍是此起彼伏。1836年南里约格朗德省共和派的法拉波斯起义,坚持斗争达10年之久。这一时期,巴西的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裂,产生了保守党与自由党两大派。保守党代表传统贵族地主的利益,持保皇主张;而自由党则代表新贵的利益,主张限制皇权、甚至鼓吹建立共和政体。这二派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竞争激烈。摄政官如走马灯般地更换。国家面临着分裂的危险。

1841年7月18日,佩德罗二世举行了加冕仪式,正式登上皇位。1843年5月,他与意大利两西西里国王的女儿特雷莎·克里丝汀娜·玛丽娅公主结婚,曾生下几个孩子,但是只活下伊莎贝尔公主一个。

佩德罗二世登基不久,逐渐摆脱了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受教育而与原宗主国关系密切的朝廷元老的影响,起用了一批本国培养的官员。葡萄牙人在巴西的特权地位下降,巴西本国的地主贵族,特别是东北的甘蔗种植园主与圣保罗一带新兴的咖啡种植园主,掌握了各级权力。1841年底,佩德罗二世恢复了被解散的国务会议,以监督立法和行政部门的工作,加强了中央集权。1844年8月,为增加财政收入并保护民族工业,佩德罗二世决定提高进口税率,并拒绝与英国续订《通商与航海协定》,因为这一条约规定英国商品进口只需付25%的从价税,对巴西经济极其有害。

这一期间,由于巴西劳动力非常不足,奴隶贩子的走私活动仍然十分活跃。由于巴西本国从贩卖奴隶的交易中获利不多,而且国内和国外禁止输入黑奴的呼声日高,佩德罗二世于1850年批准了严禁向巴西输入奴隶的“魁罗斯法”。原先用于购买黑奴而大量外流的资金开始留在国内,从而加快了国内的资本积累。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起,佩德罗二世开始重视巴西经济与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巴西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佩德罗二世君临下,历届内阁为发展经济而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措施。从1846年起允许免税进口机器,1860年设立了农业、商业与公共工程部。1858年设立了中央学院以训练工程技术人员,1874年创办了米纳斯吉拉斯矿业学院,1877年开办了巴伊亚农学院。在金融业方面,加强了控制和管理,为发展增加投资。1850年,佩德罗二世要求稳定货币以利经济发展;1866年 *** 控制了货币发行权,结束了各家银行滥发货币而造成的混乱局面。佩德罗二世还十分注意发展交通与通讯事业。1843年亚马孙河上首次开航蒸汽机船;1851年巴西首次与欧洲有定期邮船来往;1852年巴西建成第一条电报线路;1854年从里约热内卢通向皮特罗普利斯的第一条铁路竣工。沿海地区修建的铁路,方便了咖啡等农产品的出口。沿海与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对扩大国内市场,加强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大有好处。而与其它国家的交通,通讯联系加强,便使巴西更积极地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发挥作用,也使巴西更易接受欧洲资本主义新思潮的影响。

这几项措施对经济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在五十年代,新建工矿企业近百家。随着咖啡出口量的剧增。巴西在1860年外贸首次出现顺差。亚马孙流域的橡胶资源也开始得到开发。在佩德罗二世统治期间,巴西的工农业产值增加了10倍,财政收入增加了14倍。工厂企业的数目从1850年的50家增加到1889年的626家。铁路总长度在1889年达到900公里。

经济的兴旺,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继1843年巴西第一部小说、特谢拉的《渔夫之子》出版后,巴西文坛上出现了马塞多、阿尔梅达、迪亚斯、阿伦卡尔、库尼亚等大作家与诗人以及《瓜拉尼人》、《腹地》、《褐女郎》等一系列名作。佩德罗二世本人对历史学有浓厚的兴趣,他通晓阿拉伯语、梵语,希伯莱语等多种外国语言。在美洲享有盛名的巴西地理历史研究所就是在他的赞助下建立的。他向该研究所捐赠了自己的藏书与收藏品。外国知名学者来巴西访问游历,总会受到佩德罗二世的欢迎。巴西著名史学家阿布雷乌称五十年代是佩德罗二世皇朝的一个“辉煌”时代。

佩德罗二世对政治事务的兴趣不大,往往是行使节制权,在保守党与自由党之间起调解、仲裁等作用,让执行符合他思想的政党组成内阁掌握权力。他的统治比较开明,报刊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力。在对外关系方面,佩德罗二世 *** 反对殖民主义在拉丁美洲东山再起。1864年,他曾抗议西班牙入侵秘鲁,支持智利援助秘鲁的反抗西班牙战争。然而,在乌拉圭问题上,佩德罗二世表现出一定的大国沙文主义态度。他念念不忘佩德罗一世在乌拉圭战争中的败绩。在两国产生了一系列的边界纠纷之后,1864年9月14日他命令巴西军队开入乌拉圭,遭到乌拉圭人民的有力抵抗。次年,在英国和意大利的斡旋调停下,巴西军队撤出乌拉圭,承认了乌拉圭的独立。巴西奉行的基本上是睦邻政策,在国际上声誉较高,曾三度被选作国际纠纷的仲裁者。

1865年,佩德罗二世的巴西同巴拉圭进行了一场大战。在巴西同乌拉圭战争期间,巴拉圭的独裁者洛佩斯借口巴西入侵乌拉圭对巴拉圭的安全造成威胁,在巴拉圭河上截获了巴西军舰《奥林达侯爵》号,并派兵入侵巴西领土马托格洛索省,挑起了这场战争。佩德罗二世与乌拉圭和阿根廷结成了三国同盟,由阿根廷总统米特雷将军出任盟军总司令,对巴拉圭发起反击。后来,阿根廷与乌拉圭的军队大部分撤回本国平定内乱,佩德罗二世便任命卡夏斯公爵出任总司令继续作战。1869年,在佩德罗二世的女婿德沃公爵指挥下,巴西军队攻下了巴拉圭首都亚松森。洛佩斯率领残部逃到北方继续抵抗,于1870年被打死。战争便告结束。这次战争使巴西损失5万余人,耗费6,300万镑。

佩德罗二世在巴拉圭战争中为弥补兵员不足,曾下令解放一批皇室奴隶,将他们送上前线。这一措施对废奴运动起了人们未曾料到的推动作用。同时,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的废奴宣言的鼓舞下,巴西的废奴运动在巴拉圭战争末期和战后再度高涨。分布于巴西各地的废奴协会设立基金,帮助奴隶赎买自由。巴西 *** 为了缓和人民的废奴情绪,于1871年9月28日颁布了《新生儿自由法》,从而有力地切断了奴隶的来源。

七十年代,由于人民的废奴情绪得到一定缓和,佩德罗二世的统治又进入一个较平稳的时期,使他能够两度出国游历。自1871年3月至翌年3月,佩德罗二世访问欧洲列国,广泛交结学者文人,如英国小说家沃尔特、斯各特等人;还在埃及和巴勒斯坦参观了古迹。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与巴西的关系一度趋于紧张,随着美国成为巴西咖啡等农产品的主要市场,巴美关系重又趋于融洽。巴西统治阶级看到美国经济飞速发展,想借鉴美国的经验来治理巴西。在这种背景下,佩德罗二世接受了美国 *** 的邀请,于1876年3月赴美国参加开国100周年庆典,考察了美国发展经济的措施,工农业、文化教育和政治状况,移民政策等;结识了进步诗人朗费罗和科学家、发明家贝尔等人,接受了一些资产阶级的新思想。

但是,在平稳的表面现象之下潜伏着危机。与战后废奴思潮同时兴起的还有代表南方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思潮。一部分因废奴措施而蒙受损失的奴隶主贵族对君主制感到失望,也转而持共和观点。这两种思潮交叉发展,声势渐大。以佩德罗二世为首的帝国 *** 不断受到攻击。1873年,由于 *** 逮捕两位违反本国法律的主教,政教关系趋于恶化。 *** 失去了教会的支持。

进入八十年代后,废奴运动与共和运动的声势更为壮大。在强大的压力下,佩德罗二世批准解放年满65岁的老年奴隶的法案,并开始大批从欧洲移入移民以代替奴隶劳动。与此同时,受废奴思想和共和思想影响的巴西军队,越来越不满帝国 *** ,开始拒绝支持 *** ,这进一步加深了 *** 的危机。佩德罗二世面对这种困境一筹莫展,健康状况恶化,常常在内阁会议进行中就因体力不支而昏睡过去,只好第三次将政务交给女儿伊莎贝尔公主,于1887年6月30日起程赴欧洲疗养治病。

1888年初,巴西的国内形势极度紧张,废奴运动如火如荼。5月8日,国会被迫通过了无条件解放全部奴隶的法案,13日伊莎贝尔公主签署批准了这项史称“黄金法”的法令,最后的70万名奴隶得到了解放。里约热内卢和全国各地的人民都欢庆胜利。束缚巴西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这一枷锁终于被砸烂了。

在巴西废除奴隶制,便是宣判了君主制的死刑,因为奴隶主贵族是帝国的权力基础。大奴隶主贵族纷纷转向共和派,反对佩德罗二世皇朝。摄政王已无法驾驭国内动荡的局势,急忙电告佩德罗二世回国。佩德罗二世在8月匆匆赶回巴西。经过他的一番努力,局势略有缓和。次年,宫廷中传出佩德罗二世将让位于女儿的消息。具有共和思想的丰塞卡元帅素与佩德罗二世的女婿德沃公爵有矛盾。听到这个消息后,丰塞卡元帅加紧了密谋活动。1889年11月14日晚上,佩德罗二世欢宴招待外国来宾,举行了盛大舞会。翌日凌晨,佩德罗二世回到皮特罗普利斯的夏宫。共和派抓住这一时机,将起义部队开入里约热内卢,包围了内阁的会议厅,宣布废除帝制,确立共和政体。上午,佩德罗二世起床后作完弥撒。走出教堂便接到这一消息。他立即赶回里约热内卢。丰塞卡元帅向他宣布共和临时 *** 已经成立,要求他一家离开巴西。佩德罗二世为避免内战,表示同意。17日凌晨,佩德罗二世与皇后由士兵护送,同女儿女婿登上军舰,在巴纳瓜拉湾的格朗德岛转乘《阿拉戈斯》号邮船赴里斯本。

1891年12月5日,佩德罗二世在流亡中因患糖尿病在巴黎一家小旅馆中去世,终年66岁。他的遗体被运回里斯本安葬。1920年,巴西 *** 筹备巴西独立100周年庆典时,把佩德罗二世的遗骸运回巴西,在里约热内卢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综观其一生,佩德罗二世执行的政策基本上顺应民族经济发展的要求,维护了民族利益。但是,英国,美国,德国,荷兰等外国资本在他统治期内逐渐渗透巴西经济,使巴西新兴的民族工业发展缓慢,仅有的一些工厂企业也以生产消费品为主,农业上则长期保持着以出口作物为主的单一作物制这一殖民地农业的特点。佩德罗二世是封建君主,他的地位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采取革命性措施来废除奴隶制,更不可能主张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政体,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他采取的大部分政策客观上符合历史的进程。他可以说是巴西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一个统治者。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若转载本篇文章,请保留本文出处与链接。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mouluexue/renwuzhi/2020051866

西班牙与葡萄牙历史的和现在的关系高分

1、首先画出一个圆形,在圆形上画上两条弧线,圆形的外围画上一个菱形。

2、在两条弧线中间写上字母,并在圆形的下半部分画上一些小星星,再画出国旗的轮廓。

3、开始涂色啦,我们先给圆形涂上深蓝色,小星星涂上白色,菱形涂上**。

4、最后给国旗涂上绿色,简单的巴西国旗简笔画就完成啦!

巴西国旗于1889年11月15日正式通过。国旗(厄瓜多尔国旗的颜色和符号的意义)是绿色的,象征着巴西繁茂的田野和森林。它的主要特征是一颗巨大的**钻石,象征着巴西的黄金财富,在它的中心漂浮着一个蓝色的天球。

它包括27颗白色的五角星(每个州和联邦区各一颗),排列方式与巴西夜空相同。地球仪显示出一条白色的赤道带,上面写着“秩序与进步”的座右铭。

绿色背景和**钻石(菱形)都是从前皇旗采用的。这些成分在形状和色调上做了一些修改。绿色是佩德罗一世布拉格家的颜色,他曾是巴西的第一位皇帝。金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颜色,哈布斯堡家族是他妻子玛丽亚·利奥波迪娜皇后的家族。

这些星星散布在里约热内卢市上空,代表着国家和首都地区之外的天空。世界各地的座右铭都受到奥古斯特孔德实证主义座右铭的影响,该座右铭在英语中是“爱为原则,秩序为基础,进步为目标”。

例举欧洲的一些王朝!强大的出名的

榄油。

自然地理

气候:中部梅塞塔高原属大陆性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属海洋性温带气候,南部和东南部属地中海型亚热带气候。西北部较湿润,内陆和东南部较干燥。月平均气温从北到南:1月9.4-10.3℃;7月19.1-28.1℃。年降水量一般350-500毫米,山地高达1,500毫米。中部的马德里地区属于高原气候,夏季干热,冬季干冷。东北部的巴塞罗那地区则为最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常年气候温和湿润,夏季较炎热干燥,降水以冬季为主,一年能保证有250天以上的阳光。

矿藏:汞储量占世界首位,并有煤、铁、铝土、钼、黄铁矿、石油等。森林面积广阔,有欧洲栓皮栎、橡、栗、杉等。盛产沙丁鱼和龙虾等。

位置: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北濒比斯开湾,西邻葡萄牙,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东北与法国、安道尔接壤,东和东南临地中海。西班牙海岸线总长为7921公里,西班牙太阳海岸是著名的代表,其中地中海海岸线长2058公里,大西洋海岸线长1728公里,北部坎塔布里亚海海岸线长1086公里,地中海巴利阿里群岛各岛屿海岸线长1428公里,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各岛屿海岸线长1583公里,北非两个飞地----休达和梅利亚的海岸线分别为20公里和9公里,北非一些小岛的海岸线长9公里。境内多山,是欧洲高山国家之一。境内高原和山地相间,全国平均海拔660米,全国35%的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仅占11%,是欧洲地势最高国家之一。主要山脉北有坎塔布连、比利牛斯,南有莫雷纳山脉和安达卢西亚山脉。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为全国最高峰。

国界线:西班牙陆路边境线为2013公里,其中与法国、安道尔边境线为720公里,与葡萄牙边境线为1292公里,与直布罗陀边境线为1公里。

西班牙地处欧洲西南部,与葡萄牙共同分享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位于北纬36度到44度、西经9度18分和东经3度19分之间,南北跨840公里,东西 1000公里。国土面积为504750平方公里,西班牙人说他们的国家形状像一块熟牛皮。西班牙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和法国,居第四位,相当于欧洲总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半岛之外,西班牙的领土包括还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岛和大西洋的大小加那利群岛。

西班牙北部沿海是比斯开湾,东北同法国和安道尔接壤,高耸的比利牛斯山把这几个国家分隔两边;东面和东南面向地中海,向南越过只有14公里宽的直布罗陀海峡便能达到非洲的摩洛哥;长方形的葡萄牙是西班牙西边的邻居。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出大西洋的要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西班牙与英国长期以来一直在争夺此地的主权。

不包括巴利阿里群岛和加那利群岛,三面环海的西班牙的海岸线长约3904公里,但是海岸比较平直,真正的天然良港都集中在北部,如费罗尔、蓬特维德拉和维哥等。卡塔赫纳是唯一地处地中海的天然港湾。东南部的海岸线不是以港口,而是以风景旖旎的海滩胜地闻名。西班牙著名的海湾有加的斯湾和瓦伦西亚湾。

西班牙不仅有著名的西班牙太阳海岸,还有巍峨的高山。在欧洲,她是除了瑞士之外最高的国家。西班牙全境大部分是古老的高原。著名的中央高原耸立西班牙正中,约占全国面积的60%,海拔600-700米。中央高原三面被高山阻绝:北部是坎塔布连山脉,南部伫立着莫雷纳山,东部的伊比利亚山脉隔开中部高原与阿拉贡平原。高原西边那一面缓缓延伸,地势渐趋平坦,最后消失在大西洋沿岸。如果你驾车游览西班牙全境,不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白雪皑皑的山峰,一片片起伏不平的丘陵。

西班牙全境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地理区:

北部山区:这里有欧洲著名的比利牛斯山脉,整个山脉绵延千里,景色如画。一年四季,无论山上山下,还是平原陆地,到处是一片翠绿。尤其是阿斯图里亚斯地区,山脉连绵,松涛茫茫,林海郁郁。

紧靠比利牛斯山脉的坎塔布连山脉,海拔达2000米以上,北临茫茫无边的比斯开湾,陆地上林木茂盛,景色十分迷人。许多宽广的河谷置于其间,湖水清澈如镜。更值得一提的是,那里还有数不胜数的飞瀑,从高处倾泻而下,整日水雾弥漫,蔚为壮观。这里既是重要的软木产区,又是牛羊遍地的牧区和工业区。

中央高原:位于高原中部的科迪勒拉山脉,将梅塞塔高原分为北部旧卡斯蒂利亚高原和南部新卡斯蒂利亚高原。在这块广袤无垠、山岭起伏的土地上,有着大片著名的橄榄树林和动物保护区。中央高原的西北部和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部分地区是崇山峻岭。一条条山间公路首尾相接,汽车有时在山间行驶大半天,好像还在原来的位置。

阿拉贡平原:阿拉贡平原位于比利牛斯山脉东南面的埃布罗河流域,是个大致呈三角形的波状平原。在古地质时期,这里曾是一片浩瀚的内陆湖泊,后来湖水流入地中海,慢慢变成了干涸的陆地。阿拉贡平原常年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土质肥沃,被称为富饶的“丰水宝地”,既是西班牙的天然粮仓,又是重要的葡萄、柑桔等水果产地。

地中海沿岸山地:沿岸山地从东南部安达卢西亚到东北部加泰罗尼亚,长达1500公里。走在细软的沙滩上,海天一色,游人如潮。南端安达卢西亚山脉中的穆拉萨山峻峭高耸,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亚半岛的最高点,号称西班牙“民族的脊梁”。这座山终年云烟袅袅,清风悠扬,是个避暑消夏的好去处。

安达卢西亚平原:位于莫莱纳山脉和安达卢西亚山脉之间。这里一马平川,坦坦荡荡;瓜达尔基维尔河由西往东横贯整个平原,灌溉着千万亩良田。由于高耸的安达卢西亚山脉挡住了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所以这里气候干燥,盛夏骄阳似火。

西班牙斗牛(corrida de toro)

斗牛是西班牙的国粹,风靡全国,享誉世界,尽管从动物保护的观点上看目前人们对此存在争议,但是作为西

西班牙斗牛表演班牙特有的古老传统还是保留到现在,并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斗牛季节是3月至10月,斗牛季节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举行两场。如逢节日和国家庆典,则每天都可观赏。

[编辑本段]国家历史

简史

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公元前8世纪起,伊比利亚半岛先后遭外族入侵,长期受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的统治。西班牙人为反对外族侵略进行了长期斗争,1492年取得“光复运动”的胜利,1516年卡斯蒂利亚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外孙资格继承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瓦格纳等国的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的共主邦联的国家。 十六世纪是海上强国,以后渐衰。1837年伊莎贝尔二世在通过君主立宪的法案之后将其正式合并为一个国家,决定用西班牙一词“Espa?a”(腓尼基语,意为“野兔”)命名,自此结束了历经300多年的共主邦联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国,1936年成立由人民阵线领导的联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发动内战,于1939年夺取政权,1947年宣布为君主国。

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此后,西班牙逐渐成为海上强国,在欧、美、非、亚均有殖民地。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开始衰落。1873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1874年12月王朝复辟。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失去在美洲和亚太的最后几块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会党和***参加的联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发动叛乱,经三年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1943年2月与德国缔结军事同盟,参加侵苏战争。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1976年7月,国王任命原国民运动秘书长阿·苏亚雷斯为首相,开始向西方议会民主政治过渡。

史前历史

在西班牙发现最早的人类考古学遗迹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万到五万年,穴居人类的史前岩画为我们提供了伊比利亚半岛史前文明的生活场景。在西班牙发现的最重要的遗迹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当然还有著名的阿尔塔米拉岩洞。

凯尔特西班牙

最新的理论研究认为伊比利亚人是从北非来到半岛的,他们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区,在那里伊比利亚人创造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对于考古学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古希腊的历史中对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过记载,希腊人称他们为“图尔多人”。他们是伊比利亚人的一个部落,在瓜达尔基维尔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灿烂的王国。

公元前1200年,来自中北欧的凯尔特人从北部进入半岛。金发凯尔特人和深色皮肤的伊比利亚人通婚,并且扩展到整个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历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来势力侵入的地区恐怕就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区。历史和社会学家至今没有弄清巴斯克人的起源,她和任何邻近民族之间找不到亲缘关系,却有人在巴斯克语和日语之间找到了共同点,现在唯一知道的就是巴斯克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

腓尼基,希腊和迦太基人

公元前1100年,强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岛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加迪尔,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时,希腊人则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人趁机占领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们留下的著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纳,这个词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罗马人和哥特人

罗马人在布匿战争中打败了迦太基人之后,也把殖民地扩展到了西班牙,并且很快占领整个半岛,著名的努曼西亚英雄故事就诞生在伊比利亚人抵抗罗马人入侵的过程中。从此,半岛便作为威震海内的罗马帝国的“西班牙省”而存在。西班牙省在帝国内地位十分重要,两位罗马皇帝特拉加诺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学派伟大的哲学家塞内卡都是在这里出生的。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罗马文化,包括希腊拉丁人和犹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习俗,罗马的语言也在半岛上开始使用。梅里达是今天保存古罗马遗迹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维亚,还可以看到古罗马的水渠从半空中穿越城市。半岛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强悍的哥特蛮族侵入日渐衰颓的罗马帝国,并于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定都托莱多。但是哥特人没有对西班牙文明的发展做出多大的贡献。

穆斯林西班牙和光复战争

西哥特人的统治持续到了公元711年。当时五万穆斯林战士横跨直布罗陀海峡,用手中的弯刀战胜了曾令罗马人闻风丧胆的哥特武士,赢得了瓜达莱特战役大捷。四年之后,阿拉伯人席卷整个半岛,把她变成了一个埃米尔国,也是庞大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叫做“安达卢斯国”。我国古代称之为“绿衣大食”。尽管半岛北部地区的抵抗运动从未停止过,公元八世纪到十一世纪穆斯林帝国的势力仍旧令人惊叹地不断巩固。西班牙在这个时期吸收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渐脱离了大马士革的中央统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终把西班牙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哈里发王朝。在他的统治下,西班牙迎来了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城市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甚至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发展。阿拉伯人带来了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最先进的知识,并且在西班牙的音乐、美术、文学、建筑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阿尔罕布拉宫便是阿拉伯艺术登峰造极之作。同时,阿拉伯语也在西班牙语里留下了许多词汇。当时最重要的城市有瓦伦西亚、萨拉戈萨、塞维利亚和科尔多瓦。拥有五十万居民和一座巨型图书馆的科尔多瓦是十世纪西欧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纪,王族间(39个王子)的不断内讧使穆斯林帝国分裂败落,光复运动愈演愈烈。北方的国王们一个接一个地取得胜利。到了十四世纪,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只剩下了格拉纳达最后一个据点,他们又坚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国王”将她也并入了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版图。

[编辑本段]文化遗产

2008年,西班牙的世界遗产已达37处,在所有国家中名列第一。

科尔多瓦历史中心 格拉纳达的阿兰布拉宫和赫内拉利花园 布尔戈斯大教堂

布尔戈斯大教堂埃斯库里亚尔修道院 巴塞罗那的圭尔公园 圭尔宫和米拉大楼 阿尔塔米拉洞窟

塞哥维亚古镇及高架引水渠 阿斯图里亚斯王国时期教区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城古镇

阿维拉古镇及城外教堂 特鲁埃尔的穆德哈尔式建筑 历史名城托莱多 加拉霍奈国家公园

卡塞雷斯古镇 塞维利亚大教堂 阿尔卡萨尔和西印度群岛档案馆 古城萨拉曼卡 波布莱特修道院

梅里达考古遗迹 瓜达卢佩的圣 玛利亚皇家修道院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 多尼纳国家公园

埃库莱斯灯塔有城墙的昆卡城 巴伦西亚的丝绸交易市场 拉斯马德拉斯 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和圣帕乌医院

圣米兰的尤索和苏索修道院 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盆地岩画艺术 阿尔卡拉的埃纳雷斯堡大学和历史区

伊维萨岛景观 拉拉瓜纳的圣克利斯托瓦尔 阿塔皮尔卡考古遗址 加泰罗尼的维尔德布伊罗马式教堂

塔拉科考古遗址 埃尔切的帕默拉尔 卢戈的罗马城墙 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巨著合奏的úbeda和baeza

[编辑本段]体育

足球 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

[编辑本段]同名音乐

专辑中文名:Spain系列专辑

歌手:Spain

版本:更新第3张《I believe》——更新完毕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对于Spain,我总有这样的感觉——就象你迷失在一条曾经生活过多年的街上,或许这里的某处封存着你的记忆,你发誓要找到它们。你来到完全陌生的一个酒吧,在角落里坐下,忍受着临桌酒杯碰撞发出的脆响和经过红酒折射而散出的奇幻光彩的惶惑……这时候,有人开始唱歌了,内容本来都是些对于别人无关紧要的故事或者平淡的爱情,可碰巧你的往事却不幸被他逐一言中,那些尴尬的经历,比如过去因为弱小常常被人欺负,或者第一次遗精,丑陋仓促的学生时代,你在某个深夜里想到自己注定的死而缩在床上瑟瑟发抖,你难以启齿的私人感受,幻想未果的性伴侣,仅仅停留于脑海的恋情,于是你只能笑了,如释重负的笑着,吹灭了桌前的蜡烛,彻底融进角落的黑暗里,在美妙音乐下感受这个陌生地方偶然带给你的往事,冰冷漠然的温馨。

西班牙的名人

建筑师

安东尼.高迪(Antonio Gaudi Cornet)

作家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Miguel Cervantes)

探险家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ristobal Colon)(应属于意大利人

黑尔南.科尔特斯(Hernan Cortes)

领袖

埃尔熙德(El Cid)

布维那文士.杜鲁提(Buenaventura Durruti)

富兰克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

音乐家

伊萨克.阿尔贝尼兹(Isaac Albeniz)

报.卡索斯(Pau Casals)

画家

巴伯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

弗朗西斯哥.戈雅(Francisco Goya)

其他

萨马兰奇(奥委会主席)

体育拉斐尔·纳达尔·帕雷拉(Rafael Nadal Parera)

领土纠纷西班牙声称拥有主权的地区

西班牙政府要求英国交还西班牙南部一个面积极小的半岛直布罗陀。1704年,英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征服了直布罗陀。由于战争失利,西班牙遂于1713年签订的乌得勒支和约中将直布罗陀永远割让予英国。战后多年来,直布罗陀的人民一直希望继续接受英国统治,并在多次公投中以绝对多票支持英国的统治。联合国于方案(2231 (XXI) 及 2353 (XXII)中要求英国及西班牙就直布罗陀问题达成协议以结束殖民状态。西班牙政府宣称联合国的解决方案凌驾于乌德勒支条约之上,因此作出了收回领土的要求。除统治权问题外,疆界划分亦令两国争议不断。目前联合国承认直布罗陀为非自治领土。

最初迁入今日的葡萄牙一带的是尼安德特人,后来被智人所替代。葡萄牙早在公元前1千年,已有凯尔特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定居下来。

琉息太尼亚省

罗马人于公元前219年初次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前140年前后,罗马人征服了葡萄牙,将其划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称为琉息太尼亚省,并一直统治到公元5世纪。

日耳曼王国

公元5世纪日耳曼部落(包括斯维比人、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后来这些部落都被西哥特人逐出伊比利亚半岛之外。

摩尔人统治与复地运动

711年北非穆斯林摩尔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西哥特王朝灭亡了,仅葡萄牙北部的阿斯图里亚斯高地还在信奉天主教的哥特贵族的手里。哥特人在阿斯图里亚斯便开始发起“收复失地运动”,旨在跟南部穆斯林政权作战,重新统治伊比利亚半岛。

1179年该地区成为葡萄牙王国,随着重新取得穆斯林所占据的部分而扩张起来。现代欧陆的葡萄牙疆界是在1270年国王阿方索三世手中完成的。

大航海时代

昔日的葡萄牙航海家雕像

里斯本大西洋银行象征着葡萄牙殖民帝国的行徽:从右上起分别为澳门、佛得角、葡属几内亚、莫桑比克、葡属印度、圣多美普林西比和葡属帝汶的纹章15、16世纪乃葡萄牙的全盛时代,在非、亚、美拥有大量殖民地,为海上强国。这时代期间,不论在经济、政治、文化上,葡萄牙都已远远超越欧洲其他国家。

葡萄牙的殖民帝国成立于1415年8月21日,当航海家亨利率领葡萄牙舰队征服北非的伊斯兰贸易中心休达。随后葡萄牙的航海家与探险家陆续发现了亚速尔群岛、佛得角、比奥科岛、圣多美岛、普林西比岛和安诺本岛等无人居住的岛屿。

1471年,长期与西班牙争夺的北摩洛哥城市坦几亚终于被葡萄牙人占据。

1488年春天,葡萄牙航海家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尔湾,为后来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498年5月20日达·伽马终于到达离印度城镇科泽科德不远的海滩。

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初次看到巴西的海岸。

1501年,卡布拉尔发现了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1507年也到了毛里求斯。

1510年,阿尔布克尔克征服了印度的果阿地区和马来西亚的马六甲(1511年)。

1514年以后,葡萄牙的航海家到了远东的中国和日本。1517年,葡萄牙商人及官员费尔南·佩雷兹·德·安德拉德到了广州,而其与明朝朝廷的交涉被称为近代中国与欧洲接触的开端。葡萄牙人于1542年意外发现了日本,后来很多欧洲商人和传教士被吸引到日本(参见南蛮贸易)。1557年,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并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

1522年,葡萄牙探险家斐迪南·麦哲伦所率领的西班牙船队首次环航地球。

帝国的没落

葡萄牙殖民帝国于18世纪的领地但随着其他欧洲国家继取得海上霸权后,葡萄牙实力有所下降。1580年因皇室姻亲继承关系,曾被西班牙侵占,直到1640年才摆脱西班牙统治。葡萄牙的殖民地同时被荷兰人和英国人攻击。

17世纪间,大量葡萄牙人移民到巴西,直至1709年为了防止人口流失约翰五世下令禁止葡萄牙人移民。

里斯本大地震

里斯本1755年的震灾主条目: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

1755年11月1日早晨,里斯本发生9级地震,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加上接踵而至的海啸和火灾将整个里斯本夷为平地。这场灾难是当时葡萄牙经济无法承受的冲击。

19世纪的危机

File:PedroIVPortugal.jpg

葡萄牙国王佩德罗于1822年在巴西称帝

巴西帝国国旗1807年拿破仑进攻葡萄牙,同年12月1日占领里斯本。直到1812年因得到英国相助才摆脱法国的统治。1808年葡萄牙王室与大部份里斯本贵族逃亡到巴西里约热内卢,从1808年到1821年这个城市当了葡萄牙的首都,是当时欧洲仅有的不在欧洲本土的首都。

1820年8月,葡萄牙发生了自由党人的革命,新政府的头项措施是请流亡到巴西的国王若昂六世回国。若昂六世最终决定带着几乎所有的王室成员和大臣们回国,1821年7月在里斯本登陆。

若昂六世回国后,葡萄牙的第一届立宪议会企图取消若昂六世受给巴西的各种特权,使巴西重新陷入殖民地的境地。巴西人民早已习惯有一个自己的国王和政府,这种做法进一步刺激了巴西人民要有自己的国王和政府的情绪。巴西不能接受对其特权的取消和再次沦为殖民地。若昂六世的儿子佩德罗决定留下来反对葡政府的这项决议,若昂六世也默许了儿子的做法。

1821年12月,葡议会以完成政治教育为由,敦促佩德罗回国,并规定巴西各省直接受里斯本管辖。在巴西独立派的推动下,佩德罗拒绝了葡议会的命令,建立了以若泽·博尼法西奥·德·安德拉达为首的新政府,并与1822年5月自立为“巴西永久的保护者”。葡议会因此废黜了其巴西摄政王的职务。1822年9月7日,刚到达圣保罗的佩德罗获悉了此决议,于是在依皮朗加河畔拔剑宣誓“不独立,毋宁死!”(葡萄牙语:Independência ou Morte!),正式宣布了巴西的独立。

1822年10月12日佩德罗称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并于1822年12月1日举行了加冕仪式。

第一共和国

1910年10月的革命推翻了君主制,成立第一共和国。

新国家时期

File:Salazar1933.jpg

安东尼奥·萨拉查于1933年1926年5月发生军事政变,卡尔莫纳元帅上台,建立军事独裁政府。

财政部长安东尼奥·萨拉查于1931年组织“国民同盟”,1932年升任总理以因应财政危机,次年制定新宪法,建立其带法西斯性质的新国家体制(Estado Novo,葡萄牙历史上的“第二共和国”),成为独裁者。萨拉查对内推行法西斯专政,对外于1936年追随德、意法西斯,帮助佛朗哥叛军进攻西班牙共和国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名义上保持中立,实际上亲近轴心国集团。战后于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6月接受马歇尔计划。1951年与美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其后又签订各种协定,允许美国在葡萄牙及其属地建立军事基地。

1974年4月25日发生所谓康乃馨革命,一批中下级军官组成的“武装部队运动”推翻了持续42年的极右政权,开始民主化进程。

第三共和

现代里斯本的高楼大厦1986年,苏亚雷斯当选60年来第一位文人总统。1979年2月8日放弃与中华民国建交,转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86年加入欧共体,1999年成为首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之一,1999年12月20日根据中葡两国于1987年签署的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将澳门的政权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班牙殖民地1820年,巴西独立,而1840年,中国开始变成英法的半殖民地。为什么?

古罗马

罗马王国(前753—前509)

罗穆卢斯 前753

庞皮留斯 前715

奥斯蒂吕斯 前672

玛尔提乌斯 前641

布里斯库 前616

塞尔维乌斯 前575

苏佩布 前535

罗马帝国(前27—公元395)

克劳狄王朝(前27—公元69)

屋大维 前27

提比略 公元14

卡里古拉 公元37

克劳狄 公元41

尼禄 公元54

加尔巴 公元68

奥索 公元69

维泰利乌斯 公元69

弗拉维王朝(69—96)

韦帕芗 公元69

提图斯 公元79

图密善 公元81

安敦尼王朝(96—194)

涅尔瓦 公元96

图拉真 公元98

哈德良 公元117

安敦尼 公元138

维鲁斯 公元161—公元169

马克奥里略 公元161—公元180

康茂德 公元180

珀蒂纳克斯 公元193

朱利安努斯 公元193

奈哲尔 公元193

塞维鲁王朝(194—284)

塞维鲁 公元194

盖塔 公元211—公元212

卡拉卡拉 公元211—公元217

马克利努斯、迪亚杜门尼安 公元217—公元218

埃尔巴伽路斯 公元218

亚历山大·塞维鲁 公元222

马克西密努斯·特拉克斯 公元235

戈尔迪安三世 公元238

菲利普 公元244

迪西乌斯 公元249

高卢斯 公元251

瓦勒良 公元253—公元260

加里恩努斯 公元253—公元269

克劳狄二世 公元269

奥勒良 公元270

塔希图斯 公元275

普罗布斯 公元276

卡鲁斯 公元282

卡里努斯 公元283

巴尔米拉(267—273)

奇诺比亚 公元267

高卢(259—273)

波斯杜穆斯 公元259

泰特里库斯 公元270

东方奥古斯都(284—311)

戴克里先 公元284

马克西密努斯·代亚 公元305

东方凯撒(284—323)

伽列里乌斯 公元284

李锡尼乌斯 公元311

西方奥古斯都(284—312)

马克西米安 公元284

马克森提乌斯 公元305

西方凯撒(284—323)

君士坦提乌斯一世 公元284

君士坦丁一世 公元285

君士坦丁王朝(323—364)

君士坦丁一世 公元323

君士坦提乌斯二世 公元337

朱利安 公元361

约维安 公元363

西瓦伦蒂尼安王朝(364—392)

瓦伦提尼安一世 公元364

瓦伦提尼安二世 公元376

东瓦伦蒂尼安王朝(364—394)

瓦伦士 公元364

格拉蒂安 公元378—公元383

狄奥多西 公元378—公元394

狄奥多西王朝(394—395)

狄奥多西 公元394

西罗马帝国(395—476)

狄奥多西王朝(395—476)

霍诺里乌斯 公元395—公元423

君士坦提乌斯三世 公元395—公元420

瓦伦蒂尼安三世 公元423

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穆斯 公元454

阿维图斯 公元455

墨乔里安 公元461

利比乌斯·塞维鲁 公元463

安特米乌斯 公元467

奥利布里乌斯 公元467

格利塞里乌斯 公元472

罗慕路·奥古斯都路斯 公元475

东罗马帝国(395—1453)

狄奥多西王朝(395—457)

阿卡狄乌斯 公元395

狄奥多西二世 公元408

马尔西安 公元450

利奥王朝(457—518)

利奥一世 公元457

利奥二世 公元474

芝诺 公元474

瓦西里斯科斯 公元475

芝诺 公元476

阿纳斯塔西乌斯一世 公元491

查士丁尼王朝(518—610)

查士丁一世 公元518

查士丁尼一世 公元527

查士丁二世 公元565

提比里乌斯二世 公元578

莫里西乌斯 公元582

福克斯 公元602

伊拉克略王朝(610—717)

希拉克里乌斯 公元610

君士坦丁三世 公元641

希拉克里昂 公元641

君士坦斯二世 公元641

君士坦丁四世 公元668

查士丁尼二世 公元685

利昂提乌斯 公元694

提比里乌斯三世 公元698

查士丁尼二世 公元705

菲利皮库斯 公元711

阿纳斯塔西乌斯二世 公元713

狄奥多西乌斯三世 公元715

伊苏里亚王朝(717—820)

利奥三世 公元717

君士坦丁五世 公元741

利奥四世 公元775

君士坦丁六世 公元780

伊琳娜 公元797

尼塞福鲁斯一世 公元802

斯打乌拉契乌斯 公元811

米凯尔一世 公元811

利奥五世 公元813

弗里吉亚王朝(820—867)

米凯尔二世 公元820

狄奥菲鲁斯 公元829

米凯尔三世 公元842

马其顿王朝(867—1059)

巴西里乌斯一世 公元867

利奥六世 公元886

亚历山大二世 公元912

君士坦丁七世 公元913

罗马努斯一世 公元954

罗马努斯二世 公元959

尼塞福鲁斯二世 公元963

约翰一世 公元969

巴西里乌斯二世 公元976

君士坦丁八世 公元1025

罗马努斯三世 公元1028

米凯尔四世 公元1034

米凯尔五世 公元1041

君士坦丁九世 公元1042

塞奥多拉 公元1055

米凯尔六世 公元1056

伊萨克一世 公元1057

杜卡斯王朝(1059—1081)

君士坦丁十世 公元1059

尤多西娅 公元1067

罗马努斯四世 公元1068

米凯尔七世 公元1071

尼塞福鲁斯三世 公元1078

科穆宁王朝(1081—1185)

阿历克西乌斯一世 公元1081

约翰二世 公元1118

曼努埃尔一世 公元1143

阿历克西乌斯二世 公元1180

安德罗尼库斯一世 公元1183

安格鲁斯王朝(1185—1204)

伊萨克二世 公元1185

阿历克西乌斯三世 公元1195

伊萨克二世 公元1203

阿历克西乌斯四世 公元1203

阿历克西乌斯五世 公元1204

拉斯卡利斯王朝(1204—1261)

狄奥多里乌斯一世 公元1204

约翰三世 公元1222

狄奥多里乌斯二世 公元1254

约翰四世 公元1258

帕列奥列格王朝(1261—1453)

米凯尔八世 公元1261

安德罗尼库斯二世 公元1282—公元1328

米凯尔九世 公元1294—公元1320

安德罗尼库斯三世 公元1328

约翰五世 公元1341—公元1376

约翰六世 公元1347—公元1354

安德罗尼库斯四世 公元1376

约翰五世 公元1379

约翰七世 公元1390

曼努埃尔二世 公元1391

约翰八世 公元1425

君士坦丁十一世 公元1448

西班牙

西哥特王国(395—718)

亚拉里克一世 公元395

阿陶尔夫 公元410

西格里克 公元415

瓦利亚 公元415

狄奥多里克一世 公元419

多里斯蒙德 公元451

狄奥多里克二世 公元453

尤里克 公元466

亚拉里克二世 公元484

盖萨莱克 公元507

狄奥多里克大帝 公元511

阿马拉里克 公元526

狄乌蒂斯 公元531

Theudigisel 公元548

阿吉拉一世 公元549

阿塔纳吉尔德 公元554

Liuva I 公元568—公元573

利奥维吉尔德 公元568

雷卡雷德一世 公元586

Liuva II 公元601

维特里克 公元603

Gundemar 公元610

Sisebur 公元612

雷卡雷德二世 公元621

Suintila 公元621

Sisenand 公元631

Chintila 公元636

Tulga 公元640

Chindasuinth 公元641

Reccesuinth 公元649

Wamba 公元672

Erwig 公元680

Ergica 公元687

Wittiza 公元701

罗德里克 公元710

阿吉拉二世 公元711

Ardo 公元714

阿斯图里亚斯(718—925)

佩拉约 公元718

法维拉 公元737

阿方索一世 公元739

弗鲁埃拉一世 公元757

奥雷利欧 公元768

西罗 公元774

莫雷戈托 公元783

贝尔穆多一世 公元788

阿方索二世 公元791

拉米罗一世 公元842

奥多诺一世 公元850

阿方索三世 公元866

弗鲁埃拉二世 公元910

莱昂王国(910—1037;1065—1072;1157—1230)

加西亚一世 公元910

奥多诺二世 公元914

弗鲁埃拉二世 公元924

阿方索四世 公元925

拉米罗二世 公元931

奥多诺三世 公元950

桑乔一世 公元955

奥多诺四世 公元958

桑乔一世 公元960

拉米罗三世 公元967

贝尔穆多二世 公元982

阿方索五世 公元999

贝尔穆多三世 公元1028

阿方索六世 公元1065

费尔南德二世 公元1157

阿方索九世 公元1188

加利西亚王国(910—924;1065—1071)

奥多诺二世 公元910

加西亚二世 公元924

卡斯提王国(1037—1555)

费尔南德一世 公元1037

桑乔二世 公元1065

桑乔二世 公元1072

阿方索六世 公元1072

乌拉卡 公元1109

阿方索七世 公元1126

桑乔三世 公元1157

阿方索八世 公元1158

恩里克一世 公元1214

费尔南德三世 公元1217

阿方索十世 公元1252

桑乔四世 公元1284

费尔南德四世 公元1295

阿方索十一世 公元1312

佩德罗一世 公元1350

特拉斯塔马拉(1369-1555)

恩里克二世 公元1369

胡安一世 公元1379

恩里克三世 公元1390

胡安二世 公元1406

恩里克四世 公元1454

伊莎贝尔一世 公元1474

菲利普一世 公元1506

胡安娜 公元1506

阿拉贡王国(1038—1516)

拉米罗一世 公元1038

桑乔一世 公元1063

佩德罗一世 公元1094

阿方索一世 公元1104

拉米罗二世 公元1134

佩特罗尼利亚 公元1137

阿方索二世 公元1164

佩德罗二世 公元1196

海梅一世 公元1213

佩德罗三世 公元1276

阿方索三世 公元1285

海梅二世 公元1291

阿方索四世 公元1327

佩德罗四世 公元1336

胡安一世 公元1387

马丁一世 公元1396

费尔南德一世 公元1412

阿方索五世 公元1416

胡安二世 公元1458

费尔南德二世 公元1479

拉瓦纳王国(810—1610)

潘普洛纳伊尼加王朝(810—1610)

伊尼格?阿里斯塔 公元810

加西亚一世 公元851

弗尔顿?加西斯 公元870

桑乔一世 公元905

桑切斯一世 公元925

桑乔二世 公元970

桑切斯二世 公元994

桑乔三世 公元1000

桑切斯三世 公元1035

桑乔四世 公元1054

桑乔五世 公元1076

佩德罗一世 公元1094

阿方索一世 公元1104

加西亚四世 公元1134

桑乔六世 公元1150

桑乔七世 公元1194

提奥巴尔多一世 公元1234

提奥巴尔多二世 公元1253

恩里克一世 公元1270

胡安娜一世 公元1274

菲利普一世 公元1284

路易十世 公元1305

胡安一世 公元1316

菲利普二世 公元1316

卡洛斯一世 公元1322

胡安娜二世 公元1328

卡洛斯二世 公元1349

卡洛斯三世 公元1387

布兰卡 公元1425

胡安二世 公元1441

莱奥诺 公元1464

弗朗西斯科 公元1479

卡特琳娜 公元1483

让?阿尔布雷 公元1512

恩里克二世 公元1516

德?阿尔布雷 公元1555

安东尼?波旁 公元1572

恩里克三世 公元1589

西班牙王国(1516至今)

哈布斯堡王朝(1516—1700)

卡洛斯一世 公元1516

菲利普二世 公元1556

菲利普三世 公元1598

菲利普四世 公元1621

卡洛斯二世 公元1665

波旁王朝(1700—1868;1873—1931;1975至今)

菲利普五世 公元1700

路易斯一世 公元1724

菲利普五世 公元1724

费尔南德六世 公元1746

卡洛斯三世 公元1759

卡洛斯四世 公元1788

费尔南德七世 公元1808

伊莎贝尔二世 公元1833

阿方索十二世 公元1874

阿方索十三世 公元1886

胡安?卡洛斯 公元1975

波拿巴王朝(1808—1813)

约瑟夫?波拿巴 公元1808

萨伏伊王朝(1870—1873)

阿马德奥一世 公元1870

西班牙共和国(1931—1975)

佛朗哥 公元1931

匈牙利

匈牙利王国(895—1437)

阿帕德王朝(895—1038)

阿帕德 公元895

佐丹 公元907

塔克索尼 公元955

吉扎 公元971

斯蒂芬一世 公元997

非匈牙利王朝(1038—1046)

彼得·奥赛罗 公元1038

萨缪尔·阿巴 公元1041

彼得·奥赛罗 公元1044

阿帕德王朝(1046—1301)

安德鲁一世 公元1047

贝拉一世 公元1061

所罗门 公元1063

吉扎一世 公元1074

拉迪斯劳斯一世 公元1077

科洛曼 公元1095

斯蒂芬二世 公元1116

贝拉二世 公元1131

吉扎二世 公元1141

斯蒂芬三世 公元1161

拉迪斯劳斯二世 公元1162

斯蒂芬四世 公元1163

斯蒂芬三世 公元1163

贝拉三世 公元1172

埃默里克 公元1196

拉迪斯劳斯三世 公元1204

安德鲁二世 公元1205

贝拉四世 公元1235

斯蒂芬五世 公元1270

拉迪斯劳斯四世 公元1272

安德鲁三世 公元1290

贾杰伦王朝(1301—1305)

温切斯劳斯 公元1301

巴伐利亚王朝(1305—1308)

奥托三世 公元1305

安茹王朝(1308—1386)

查理一世 公元1308

路易一世 公元1342

玛丽 公元1382

查理二世 公元1385

卢森堡王朝(1386—1437)

西吉斯蒙德 公元1386

意大利

北意大利王国(1003—1946)

萨伏伊伯国(1003—1416)

翁贝托一世 公元1003

阿梅德奥一世 公元1048

奥多内 公元1056

佩特罗一世 公元1060—公元1078

阿梅德奥二世 公元1060—公元1080

翁贝托二世 公元1080

阿梅德奥三世 公元1103

翁贝托三世 公元1148

托马斯一世 公元1189

阿梅德奥四世 公元1233

托马斯二世 公元1253—公元1259

博尼法西奥 公元1253—公元1263

佩特罗二世 公元1263

腓力一世 公元1268

阿梅德奥五世 公元1285

爱德华多 公元1323

艾蒙尼 公元1329

阿梅迪奥六世 公元1343

阿梅迪奥七世 公元1383

阿梅迪奥八世 公元1391

萨伏依公国(1416—1720)

阿梅德奥八世 公元1416

路多维科 公元1440

阿梅德奥九世 公元1465

菲利贝托一世 公元1472

卡洛一世 公元1482

卡洛二世 公元1490

腓力二世 公元1496

菲利贝托二世 公元1497

卡洛三世 公元1504

菲利贝托 公元1553

埃曼努埃莱一世 公元1580

维托里奥一世 公元1630

乔辛托 公元1637

埃曼努埃莱二世 公元1638

维托里奥二世 公元1675

萨丁王国(1720—1861)

维托里奥二世 公元1720

伊曼纽尔三世 公元1730

维托里奥三世 公元1773

伊曼纽尔四世 公元1796

埃马努埃莱一世 公元1802

卡洛·腓力切 公元1821

卡洛·阿尔贝托 公元1831

埃马努埃莱二世 公元1849

意大利王国(1861—1946)

埃马努埃莱二世 公元1861

翁贝托一世 公元1878

埃马努埃莱三世 公元1900

翁贝托二世 公元1946

两西西里王国(1071—1500;1735—1861)

霍特维尔伯国(1071—1130)

罗杰一世 公元1071

西蒙 公元1101

罗杰二世 公元1105

西西里王国(1130—1266;1282—1410)

霍特维尔王朝(1130—1194)

罗杰二世 公元1130

威廉一世 公元1154

威廉二世 公元1166

唐克瑞德 公元1189

威廉三世 公元1194

霍亨斯陶芬朝(1194—1266)

亨利六世 公元1194

腓特烈 公元1198

康拉德 公元1250

康拉丁 公元1254

曼弗雷德 公元1258

阿拉贡王朝(1282—1410)

彼得一世 公元1282

詹姆斯一世 公元1285

腓特烈二世 公元1296

彼得二世 公元1337

路易 公元1342

腓特烈三世 公元1355

玛丽 公元1377—公元1401

马丁一世 公元1395—公元1409

马丁二世 公元1409

那不勒斯王国(1266—1500;1806—1815)

安茹王朝(1266—1442)

查理一世 公元1266

查理二世 公元1285

罗伯特 公元1309

让娜一世 公元1343

查理三世 公元1381

拉迪斯拉斯 公元1386

让娜二世 公元1414

雷内一世 公元1435

阿拉贡王朝(1442—1500)

阿方索一世 公元1442

费迪南一世 公元1458

阿方索二世 公元1494

费迪南二世 公元1495

腓特烈四世 公元1496

波拿巴王朝(1806—1815)

约瑟夫·波拿巴 公元1806

乔奇姆·穆拉特 公元1808

两西西里王国(1735—1806;1816—1861)

波旁王朝(1735—1806;1816—1861)

查理七世 公元1735

费迪南四世 公元1759

费迪南一世 公元1816

弗朗索瓦一世 公元1825

费迪南二世 公元1830

弗朗索瓦二世 公元1856

俄罗斯

留里克王朝(862—1613)

基辅罗斯(862—1157)

留里克 公元862

奥列格 公元879

伊戈尔 公元912

奥尔加 公元945

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 公元962

雅罗波尔克一世 公元973

弗拉基米尔一世 公元980

斯维亚托波尔克一世 公元1015

雅罗斯拉夫一世 公元1019

伊兹雅斯拉夫 公元1054

斯维亚托斯拉夫二世 公元1073

弗塞沃洛德一世 公元1078

斯维亚托波克二世 公元1093

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 公元1113

穆斯提斯拉夫一世 公元1125

雅罗波尔克二世 公元1132

弗塞沃洛德二世 公元1139

维雅切斯拉夫 公元1146

尤里一世 公元1154

弗拉基米尔大公国(1157—1238)

安德列一世 公元1157

迈克尔 公元1175

弗塞沃洛德三世 公元1176

尤里二世 公元1212

康斯坦丁 公元1217

尤里二世 公元1218

特维尔大公国(1238—1331)

雅罗斯拉夫二世 公元1238

斯维亚托斯拉夫 公元1246

迈克尔 公元1248

安德列二世 公元1249

亚历山大一世 公元1253

雅罗斯拉夫三世 公元1263

巴西尔·瓦西里 公元1272

德米特里厄斯·季米特里 公元1276

安德列三世 公元1281

德米特里厄斯·季米特里 公元1283

安德列三世 公元1294

米切尔 公元1304

尤里·达尼洛维奇 公元1318

亚历山大二世 公元1326

亚历山大三世 公元1328

莫斯科大公国(1263—1613)

丹尼尔 公元1263

尤里三世 公元1303

共和 公元1325

伊凡一世 公元1331—公元1341

弗拉基米尔 公元1332—公元1441

西蒙 公元1341

伊凡二世 公元1353

季米特里·顿斯科伊 公元1359

瓦西里一世 公元1389

瓦西里二世 公元1425

伊凡三世 公元1462

瓦西里三世 公元1505

伊凡四世 公元1533

狄奥多一世 公元1584

鲍里斯·戈都诺夫 公元1598

狄奥多二世 公元1605

季米特里一世 公元1605

巴西尔四世 公元1606—公元1610

季米特里二世 公元1607—公元1610

伏拉斯基拉夫 公元1610

俄罗斯(1613—1917)

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

米哈伊尔·罗曼诺夫 公元1613

阿列克斯 公元1645

狄奥多三世 公元1676

伊凡五世 公元1682—公元1696

彼得一世 公元1682—公元1725

叶卡捷琳娜一世 公元1725

彼得二世 公元1727

安娜·伊凡诺芙娜 公元1730

伊凡六世 公元1740

叶丽萨维塔·伊丽莎白 公元1741

彼得三世 公元1762

叶卡捷琳娜二世 公元1762

保罗一世 公元1796

亚历山大一世 公元1801

尼古拉一世 公元1825

亚历山大二世 公元1855

亚历山大三世 公元1881

尼古拉二世 公元1894

英国

西撒克斯王国(829—1016)

威塞克斯王朝(829—1016)

埃格伯特 公元802

埃塞尔沃夫 公元839

埃塞尔巴德 公元858

埃塞尔伯特 公元860

埃塞尔烈德一世 公元866

阿尔弗烈德 公元871

爱德华一世 公元900

埃塞尔斯坦 公元924

爱德蒙一世 公元940

埃德烈德 公元946

埃德威格 公元955

埃德加 公元959

爱德华二世 公元975

埃塞尔雷德二世 公元978

埃德蒙二世 公元1016

丹麦帝国(1013—1135)

丹麦王朝(1013-1042)

斯汶一世 公元1013

克努特 公元1014

哈罗德 公元1035

哈迪卡努特 公元1040

威塞克斯王朝(1042—1066)

忏悔者爱德华 公元1042

哈罗德二世 公元1066

英格兰王国(1066—1714)

诺曼王朝(1066—1135)

威廉一世 公元1066

威廉二世 公元1087

亨利一世 公元1100

斯蒂芬 公元1135

金雀花王朝(1154—1399)

亨利二世 公元1154

理查一世 公元1189

约翰 公元1199

亨利三世 公元1216

爱德华一世 公元1272

爱德华二世 公元1307

爱德华三世 公元1327

理查二世 公元1377

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1)

亨利四世 公元1399

亨利五世 公元1413

亨利六世 公元1422

约克王朝(1461—1485)

爱德华四世 公元1461

爱德华五世 公元1483

理查三世 公元1483

都铎王朝(1485—1603)

亨利七世 公元1485

亨利八世 公元1509

亨利九世 公元1547

简·格雷 公元1553

玛丽一世 公元1553

伊丽莎白一世 公元1558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

詹姆斯一世 公元1603

查理一世 公元1625

英格兰共和国(1653—1659)

奥利弗·克伦威尔 公元1653

理查·克伦威尔 公元1658

斯图亚特王朝(1660—1714)

查理二世 公元1660

詹姆斯二世 公元1685

玛丽二世 公元1689

威廉三世 公元1694

安妮 公元1702

联合王国(1714至今)

汉诺威王朝(1714—1901)

乔治一世 公元1714

乔治二世 公元1727

乔治三世 公元1760

乔治四世 公元1820

威廉四世 公元1830

维多利亚 公元1837

萨克森王朝(1901—1917)

爱德华七世 公元1901

温莎王朝(1917至今)

乔治五世 公元1910

爱德华八世 公元1936

乔治六世 公元1936

伊丽莎白二世 公元1952

法兰克王国(481—987)

法国

墨洛温王朝(481—657)

克洛维一世 公元481

克洛塔尔一世 公元511

希尔佩里克一世 公元561

克洛塔尔二世 公元613

达格贝尔特一世 公元629

克洛维二世 公元639

丕平王朝(612—751)

丕平一世 公元612

丕平二世 公元640

查理·马特 公元714

丕平三世 公元741

加洛林王朝(751—987)

丕平三世 公元751

查理一世 公元768

路易一世 公元814

查理二世 公元843

路易二世 公元877

路易三世 公元879

卡洛曼 公元882

查理三世 公元884

厄德 公元888

查理三世 公元898

罗贝尔一世 公元922

鲁道夫 公元923

路易四世 公元936

洛泰尔 公元954

路易五世 公元986

法兰西王国(987—1870)

卡佩王朝(987—1328)

于格·卡佩 公元987

罗贝尔二世 公元996

亨利一世 公元1031

腓力一世 公元1059

路易六世 公元1108

路易七世 公元1131

腓力二世 公元1179

路易八世 公元1223

路易九世 公元1226

腓力三世 公元1270

腓力四世 公元1285

路易十世 公元1314

约翰一世 公元1316

腓力五世 公元1316

查理四世 公元1322

瓦卢瓦王朝(1328—1589)

腓力六世 公元1328

约翰二世 公元1350

查理五世 公元1364

查理六世 公元1380

查理七世 公元1422

路易十一世 公元1461

查理八世 公元1483

路易十二世 公元1498

弗兰西斯一世 公元1515

亨利二世 公元1547

弗兰西斯二世 公元1559

查理九世 公元1560

亨利三世 公元1574

波旁王朝(1589—1792)

亨利四世 公元1589

路易十三世 公元1610

路易十四世 公元1643

路易十五世 公元1715

路易十六世 公元1774

路易十七世 公元1792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

拿破仑一世 公元1792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

拿破仑一世 公元1804

拿破仑二世 公元1814

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

路易十八世 公元1814

查理十世 公元1824

奥尔良王朝(1830-1848)

路易·腓力 公元1830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

拿破仑二世 公元1848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

拿破仑三世 公元1852

德国皇室

德意志帝国(962—1806)

萨克森王朝(962—1027)

奥托一世 公元962

奥托二世 公元973

奥托三世 公元996

亨利二世 公元1014

法兰克尼亚王朝(1027—1155)

康拉德二世 公元1027

亨利三世 公元1046

亨利四世 公元1084

亨利五世 公元1111

罗塔尔三世 公元1133

霍亨斯陶芬王朝(1155—1250)

腓特烈一世 公元1155

亨利六世 公元1191

奥托四世 公元1208

腓特烈二世 公元1220

卢森堡王朝(1250—1452)

亨利七世 公元1312

路德维希四世 公元1314

亨利四世 公元1355

西吉斯孟德 公元1413

哈布斯堡王朝(1452—1740)

腓特烈三世 公元1452

马克西米安一世 公元1493

查理五世 公元1519

斐迪南一世 公元1556

马克西米安二世 公元1564

鲁道夫二世 公元1576

马蒂亚斯 公元1612

斐迪南二世 公元1619

斐迪南三世 公元1637

利奥波德一世 公元1658

约瑟夫一世 公元1705

查理六世 公元1711

维特尔斯巴赫朝(1740—1745)

查理七世 公元1740

哈布斯堡王朝(1745—1806)

弗朗茨一世 公元1745

约瑟夫二世 公元1765

利奥波德二世 公元1790

弗朗茨二世 公元1792

普鲁士王国(1701—1918)

霍亨索仑王朝(1701—1918)

腓特烈一世 公元1701

腓特烈·威廉一世 公元1713

腓特烈二世 公元1740

腓特烈·威廉二世 公元1786

腓特烈·威廉三世 公元1797

腓特烈·威廉四世 公元1840

威廉一世 公元1861

腓特烈三世 公元1888

威廉二世 公元1888

巴西是美洲,离欧洲近,他们侵略的时间也早,而中国离的远,他们的力量直到19世纪才有可能侵略

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崛起的比较早,早期势力大,占了所能发现的一切地方,而等英法崛起时能占的差不多都被西班牙他们占过了,所以只能另占新地。。。。

而由于时间,殖民地本身的发展,本国的衰落。。总之原因很多,殖民地不可能长久的,到了一定时期肯定要独立出去的,而西班牙从1500多少年啊我忘了就开始占领美洲大片领土,到了1820年宗主国罩不住殖民地了,巴西等国开始独立了。。。

而中国直到19世纪西方才有实力到达和入侵,而当时最有实力的英法首先挑起战争,中国逐渐沦为殖民地。。。。。

你说的镇压老殖民地那是宗主国才会去做的,而他们做了几百年镇压不住了,殖民地人民本身实力也在增长啊,而宗主国西班牙频繁参与欧洲大陆的战争,消耗了自己的国力,无敌舰队都被英国摧毁了。。。。。。1800年之后还被拿破伦打败灭亡了,整个政府都流亡到巴西殖民地去了,自顾不暇了,哪还有力量去镇压殖民地啊。。。

巴西独立也有些特殊,统治巴西并宣布巴西独立的是西班牙皇帝的儿子,皇帝默许了。。。

而美洲在英法崛起前就被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割的差不多了,所以英法崛起时到处侵占其他地方。。。。而西方势力到达中国时,有能力的只有英法了。。。。而且当时世界瓜分的差不多了,也只有中国附近的地方还没被瓜分。。。。。而当时西班牙等早期殖民帝国都衰落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只在1900年的辛丑条约时才看到派兵跟随诸国组成八国联军,战后也派人签订条约,跟人家PP后面捞点便宜。。。。葡萄牙也只是占了澳门一块小地方而已。。。。

另外貌似新征服一个地方和镇压老殖民地,貌似前者简单些。。。落后地区战败了就失去抵抗力了,清政府一旦战败就不敢和西方交战了,不停赔款割地。。。。而老殖民地一旦需要镇压时,说明已经开始乱了,镇压所花的钱和人越花越多,而不起作用。。。。。

打个比方,你新包一个情人时的成就和快感,以及她的温顺度

跟你需要花钱和时间来安抚一个老情人越来越膨胀的野心和贪婪时的不耐烦和厌恶比,

你愿意做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