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位能详细地介绍一下YOYO体测啊

2.田径全国锦标赛落幕:战绩不佳挺正常,体能测试很魔幻

3.如何看待 2020 全国游泳冠军赛余贺新、傅园慧等运动员预赛第一,却因体能不合格无缘决赛?

4.短跑项目提升0.01秒到底有多难?

哪位能详细地介绍一下YOYO体测啊

国家队运动员体测项目-国家队运动员体测

YOYO体测由一位丹麦体育博士发明,主要是模拟比赛中频繁出现的加速、减速、急停、转身等动作,在队员 达到体能极限的时候对其进行测试。

具体标准如下:队员在20米距离内随着“嘟、嘟”的声音进行带有5秒间歇的两组折返跑,声音节奏不断加快,队员的测试速度也将从8速起步,直至提高到17速。当达到17速时已接近队员的体能极限。队员第一次跟不上速度将受警告一次,第二次则被取消测试资格。

YOYO是测试球员间歇耐力训练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是由丹麦人简斯·班斯博发明。相比12分钟跑,这种测试更接近实战性。它要求球员在20米折返跑、在57个来回中要完成8、10、12、13、13.5、14、14.5、15、15.5、16、16.5、17、17.3等共13个级别的测试,8—10级需要跑2个来回,时间限制12.5秒;12—14级需跑8个来回,14.5—15需跑3个来回,15.5—17.3需跑6个来回,时间限制分别不同,跑完全程的合格时间为13分50秒(高原从8—17.1级)。每名参加测试的球员在每个来回中,需按现场播放的鼓点跑动,在返回起跑线时,不得落后鼓点提示,否则视为一次犯规,被出示黄牌,两张黄牌累积一张红牌,视为测试不合格。

YOYO是测试球员间歇耐力训练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是由丹麦人简斯·班斯博发明。相比12分钟跑,这种测试更接近实战性。它要求球员在20米折返跑、在57个来回中要完成8、10、12、13、13.5、14、14.5、15、15.5、16、16.5、17、17.3等共13个级别的测试,8—10级需要跑2个来回,时间限制12.5秒;12—14级需跑8个来回,14.5—15需跑3个来回,15.5—17.3需跑6个来回,时间限制分别不同,跑完全程的合格时间为13分50秒(高原从8—17.1级)。每名参加测试的球员在每个来回中,需按现场播放的鼓点跑动,在返回起跑线时,不得落后鼓点提示,否则视为一次犯规,被出示黄牌,两张黄牌累积一张红牌,视为测试不合格。

据有关专家介绍,yoyo体测的难点在于每趟跑下来要歇几秒再继续跑,队员既要控制好节奏又要平均分配好体能,意志品质也是决定因素之一,通常到了40趟以上队员的体能就到了极限,剩余的十几趟完全要看队员的意志品质力如何。

一般学校也就跑到15.16速.

“YoYo”何物?《球迷》在不久前最先给出中文的精确描述:“悠悠测试法”。从字面可以看出,和以往的体能测试相比,“YoYo”稍有悠闲之意,这主要表现在体能测试中将伴随音乐的节奏。而对于体能测试者来说,任何形式的测试都是对自己体能的最大考验,怎么会有悠闲!需要格外指出的是,“YoYo”不是一整套完整的体能测试系统,而仅仅是体能测试的一个部分或重要环节,也就是说中国球员面对的“YoYo”只是体能测试中的一套别具一格的“菜品”,而不是崭新的体能测试套餐。

●丹麦足球产物●

YoYo测试方法的发明人是丹麦哥本哈根的奥古斯特·克罗赫研究院的詹斯·邦斯布(JensBangsbo)。

邦斯布的主要成就并不是在于足球运动员的训练与恢复,他的主要精力在于致力于足球战术的研究,其中代表作有与BirgerPeit■ersen合著的《防守足球的战术》(DefensiveSoccerTactics)以及《足球比赛的排兵布阵》(SoccerSystems&Strategies)一书。邦斯布并非纸上谈兵,他和他的合作者彼德森(BirgerPeitersen)曾经担任丹麦国家足球队教练。

邦斯布曾经效力丹麦国家队(包括青年队)、执教丹麦队共35年,其中足球球员生涯的15年在丹麦家喻户晓,曾经参加包括丹麦联赛在内的比赛400多场。自1986年邦斯布担任丹麦足协顾问总共发表100多篇关于足球战术以及足球体能训练的文章。

●YoYo训练赛马●

在测试当中使用音乐测试的方法,一般被称作“蜂鸣测试”(BeepTest),YoYo便是“蜂鸣测试”中最著名的一种。首先应该指明一点,YoYo测试不是一套完整的测试方法,而是综合体能测试中的一种手段。在美国女足国家队的10种体能测试方案(battery10PhysicalTest)中,YoYo仅仅是其中一种,在为期2天的测试当中放在第一天最后一项,所以美国女足又称其为“YoYo间歇恢复训练”(YoYoIntermittentRecoveryTest),墨西哥国家队也曾经使用这种测试方法,另外记者发现,在马术运动盛行的欧洲以及美国等地,也采取YoYo的训练方法训练马匹。

●20速20米折返跑●

YoYo测试又被称作“YoYo耐力测试”

(YoYoEnduranceTest),其主要形式为20米折返跑,并在每一指定的速度内往返7到15次。在听到音响播放的声音后测试队员开始折返跑,并在第二次听到声音的时候返回到终点。在第一级别的测试当中邦斯布设立了20个速度指标,用于测试每个球员的耐力,并为每位球员记录在案。

假如一名球员以第16个速度完成8次折返跑,那么将获得16-8的记录,这代表每公斤体重耗氧66.9毫升。为此,邦斯布根据测试中的累积距离、往返次数制订了一套详细的数据转换公式。

当然,这些资料都来自国外资料,中国足协在引进这套测试方法后,究竟会做出什么调整,我们还不得而知。

测试前被测者首先要热身赛 “YOYO”真景再现

1.热身

○测试前被测者首先要热身赛。

2.准备

○为测试者在平地上设定20米测试区域并划上直线,在起始点和终点用足球训练用的塑料圆锥摆成两个平行的“球门”。

○一条线为两名球员测试。

○记录者手持测试记录站在20米线的终点。

○测试球员站在距离假设门线(20米区域的起始一端)起码半尺远的地方,面对20米区域的远端。与图示不同的是球员测试时不带球。

3.过程

○在热身和准备完毕后主测工作人员向被测球员简单解释测试规则,并让测试者按照提供的速度(音响,如磁带或哨音)节奏以慢速完成几次折返跑以适应现场音响。

○一声单独的哨音响起,一次折返跑开始;第一声哨音告诉被测者开始起跑,第一组折返跑后的下一个声音信号代表下一组测试又开始。

4.被测球员须知

○被测者站在20米区域一端面对另外一端。

○开始前被测者须站在距离起点半尺远。

○在每一次声音信号响起球员必须尽快跑到另外一端,并在下一个声音信号想起前脚要踏到另一端的端线。

○若被测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述动作,将被记作一次失误。

○一组折返跑两次失误,取消测试资格。

此外,“YoYo”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球员在较慢的规定速度完成最初的折返跑的时候,被测球员可能会嘻嘻哈哈不当回事,不过中国球员不要被假象迷惑,当进行第9个规定速度你们就会彻底安静下来,而到了第11至13个规定速度,很多人都会被淘汰,这就是“YoYo”,声音袅袅,暗藏杀机。

YOYO体测由一位丹麦体育博士发明,主要是模拟比赛中频繁出现的加速、减速、急停、转身等动作,在队员 达到体能极限的时候对其进行测试。

具体标准如下:队员在20米距离内随着“嘟、嘟”的声音进行带有5秒间歇的两组折返跑,声音节奏不断加快,队员的测试速度也将从8速起步,直至提高到17速。当达到17速时已接近队员的体能极限。队员第一次跟不上速度将受警告一次,第二次则被取消测试资格。

田径全国锦标赛落幕:战绩不佳挺正常,体能测试很魔幻

上周五于绍兴落幕的全国田径锦标赛,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举办的首场全国性田径赛事,也是年内唯一的一场。这是一届承载着独特使命的全锦赛,遗憾的是,低气压所造成的闷热与潮湿几乎覆盖了全部四个比赛日,让本就久疏战阵的选手们更为不适。

奥运会前,一切都是蓄力

这种不适感直接体现在了成绩之上:向来不擅长雨战的中国跳高“一哥”王宇连续三次挑战2米24失败,无奈屈居第二;去年三破亚洲纪录的标枪名将吕会会以65米70无缘夺冠,而赛前教练组的预估是“她至少也能66米”;在国内男子百米界仅次于苏炳添、谢震业两大巨头的许周政甚至险些连决赛也无法晋级,10秒50的决赛成绩远低于其正常水平。不过,考虑到最终夺冠的谢震业也不过只跑出10秒31,在迷失的众多选手之中,许周政的成绩并未显得太过离谱,而他本人对此的解释也成了多数运动员在本届赛事的真实写照,“我一直在尝试,就是找不到节奏”。

男子跳远赛场成了为数不多的例外,分获冠亚军的王嘉男与黄常洲分别跳出8米36及8米33,创造了2020赛季世界排名前二的成绩。在长期未亮相正式比赛的情况下,这样的成绩更显珍贵,只可惜他们的表现在本届赛事并不具备代表性——在男子百米大战中出发不久就感到身体僵硬与头脑发懵的湖北选手吴智强、被教练指出“状态还不如上半年”的女子撑杆跳名将李玲才是多数选手的常态。更何况,纵使王嘉男的成绩已足够优秀,但能成为本赛季世界最好成绩,多少也得益于全球范围内多数田径赛事停办的现实。翻看2019赛季男子跳远世界最佳成绩就不难发现,8米36称得上一流,但无法跻身赛季前五。如果说本届赛事还有其他亮点,或许也仅有以13秒24这一本赛季亚洲最好成绩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的谢文骏,不过即便是谢文骏本人也认为,这一成绩未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

在这一全年仅有的大赛平台上,对于那些未能如愿发挥的选手而言,感到遗憾甚至失落再自然不过。然而站在旁观者的立场而言,这其实也并非坏事。“每场比赛都是积累经验,每场比赛都在寻找不足。”本次比赛前,王宇已在北京的一场小型赛事中小试身手,对于此番的低迷表现,他看得很开,“争取把最佳状态放在明年”。在长期无赛可比的无奈现实下,成绩下滑才更符合竞技 体育 的常态,这并不意味着运动员疏于训练或训练效果不佳,因为训练和比赛从来都相辅相成。更重要的是,在奥运延期一年的情况下,目前显然不是展现最佳状态的好时机,正如吕会会的主管教练吕钢所言,“在奥运会前,所有训练和比赛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储备能力”。

“体能大比武”制造魔幻景象

除了参赛选手的状态之外,全锦赛的另一话题则是首度引入体能测试作为准入门槛。尽管苏炳添与女子铅球名将巩立姣因未通过“体能大比武”而无缘本届赛事最终被证实只是谣言,但确实有不少比赛的结果因此改变。

在女子跳远赛场,河南老将许小令跳出6米63的佳绩,将其余竞争者远远甩在身后,但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的却是成绩仅为6米48的四川选手郭思佳。由于未能在体能测试中位列前12,许小令其实并无参赛资格,只是中国田协与赛事组委会出于让选手通过比赛找状态等因素的考虑,给予其“测试选手”的特别身份,自然也无法参与名次争夺。

体能测试不仅是全锦赛的参赛门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专项成绩,成为在判断选手能否晋级决赛时被优先考虑的标准。以男子100米为例,16名选手按预赛成绩排序,前十名暂时保留晋级决赛的希望,但需按体能测试的成绩再度排序,取体测前八晋级。在第二次排序的过程中,只有当选手的体能测试成绩相同时,才会按照其预赛的专项成绩区分排名先后。许周政得以晋级决赛,正得益于这一颇受争议的全新赛制——他的百米预赛成绩在16位选手中恰好“卡”在第十,因体能测试排名靠前,他在竞争中挤掉了并列第十的国家队队友梁劲生以及预赛成绩更出色的黄永炼与石雨豪。而女子中长跑名将王春雨则是反例,即便她在女子400米预赛成绩高居第二,体能排名仅列第九的她仍无缘决赛。

据统计,本次赛事中共有16位拥有正式比赛资格的选手,在成绩足以晋级决赛的情况下因体能分过低而止步预赛,而在不设预赛的项目中则有五位未能通过体能测试的选手,以“测试运动员”的身份交出了足以跻身前三但最终不列入名次的成绩。

关于体能测试的是非功过,如今或许还无法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让这场本就有重大意义的全国锦标赛显得更为魔幻与特别。

如何看待 2020 全国游泳冠军赛余贺新、傅园慧等运动员预赛第一,却因体能不合格无缘决赛?

打开头条,傅园慧又火上了热搜。不过这一次不是她搞笑的表情和充满“洪荒之力”的段子。

傅园慧是一个大家喜欢的运动员。接地气,不做作。这次她取得预赛第一的成绩大家都为她高兴,但没想到的是这么一个优秀的运动员竟然因为“体测”成绩差而无缘决赛。

国家队的体测是“地狱难度”?

一个能在预赛中游第一的运动员你说她身体素质差我是不相信的。这可是拥有“洪荒之力”的傅园慧呀。据了解,初傅园慧外,在此次2020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达标赛中,有类似遭遇的还有:以21秒79打破男子50米自由泳预赛打破宁泽涛保持的全国纪录的余贺新,

以15份45秒59打破女子1500米自由泳亚洲纪录的王简嘉禾。

以及在预赛中都拿下第一名的于静瑶和方喆。

他们均因为体能测试成绩不达标而无缘决赛。

这样的结果让人瞠目结舌。

一个个能破全国乃至亚洲纪录的运动员无缘决赛?他们的体测竟然会不过关?一时间网友们吵翻了天。

面对网络上的质疑,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强调这是为了鼓励运动员在基础身体能力和专业运动表现上,都能对标世界顶尖水平。

中国的运动员尤其是男足体能差一直被诟病。强调运动员要有优秀的身体素质无可厚非。但体测的标准却让人不解。

比如游泳运动员表示,他们在水里游得快,但跑3000米实在不是他们擅长的项目。因为这个无缘决赛实在有点冤。就像让打排球的朱婷去游泳一样,游得慢就不能打球是不是很荒谬。据说棋类运动员也要测1000米跑、立定跳远、座位体前屈等项目。不知道柯洁听到这样的消息会不会哭晕在厕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术业有专攻。强调运动员的体能没毛病,但测试的手段能不能不那么教条。游泳运动员难道不能通过游泳来测试体能吗?如果这些游戏的运动员因为这样的原因无法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真正高兴的应该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吧。我们没有败给敌人,却败给了自己。之前乒乓球队就是因为一些不合理的管理办法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非议,希望类似的“闹剧”不要在游泳队重演。

短跑项目提升0.01秒到底有多难?

运动员在短跑项目中提升0.01秒的真正意义是超越自我,超越极限,每提升0.01秒就是不断的超越身体极限。

苏炳添是入围选手中唯一的亚洲人

在我国规定,百米男子达到12秒64、百米女子14秒04是国家三级运动员的标准。全国跑步跑得快的选出二级运动员,从一定数量的二级运动员中选拔出三级运动员,再从跑得最快的这一批中选拔出国家运动员。

如果没记错的话,我念大学时50米体测是跑了13秒,在同一批测试的女生中跑了第一。我就是一般普通人的标准,而三级运动员的标准意味着她的速度将近比我快一倍。普通人和运动员的差异,就在于两者身体极限差异有多大的鸿沟

2018年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已经29岁的苏炳添和25岁的谢震业跑进短跑10秒大关,打破了“短跑项目黄种人受限基因”和“西方人种在短跑项目垄断优势”的论调,向全世界证明了没有不败的神话,也没有不能冲破的极限。

29岁的苏炳添?9秒91

25岁的谢震业?9秒97

打破亚洲短跑记录,亚洲纪录属于中国,全国欢庆,举国欢呼!

现如今,32岁的苏炳添在短跑项目获得了9秒83的好成绩,入围奥运决赛,是极度不可置信的成绩。

32岁的老将要克服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32岁的身体不属于巅峰期,从他07年进入广东队到如今,身体已经超负荷运转14年。在这期间,每一次在身体极限和伤病边缘中间寻找平衡,身体可以适应极限则突破进步,不能适应则身体受伤。高强度的训练和一次次的突破,也带来了一次次的伤痛,越年轻就越有好的状态,苏炳添则是狼群中逆行的头狼,年龄于他来讲不能代表什么,经验才能。

短跑项目的成绩不是只需要总结经验,理论分析就可以得到的。

18年到21年三年的时间跨度,苏炳添是如何提高0.08秒的?

如何提升的,可能运动员本身的个人经历更有真实性。

苏炳添不仅仅是运动员,还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且是暨南大学13级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07年才进广东省队,两年时间进入国家队,整个过程就非常的升级流,妥妥小说男主设定。

现在我们的苏炳添苏教授根据自身经历和整个心路历程发表了论文,内文内容主要讲解了我国部分大龄运动员早退役的现象,并客观分析了自身为什么可以突破极限获得好成绩的原因,在奥运比赛场上用自己完成了论文数据记录。

上:普通人写论文收集数据用程序跑;下:苏教授写论文收集数据去奥运会赛场上亲自跑。

这就是世界的参差吗?

在论文中苏炳添着重讲解了科学性系统化训练的好处,用“以比代练”代替模式化的、高强度的训练。

苏教授将近几年包括他以内的几位大龄运动员的成功,归结于伤病康复水平的提高、训练队采用科学性系统化的训练、以及生物康复医学的进步。

相比以前堆量的模式化训练,科学性系统化的训练根据不同的运动员身体特质配备生物学营养师和康复师,可以直击运动员的身体弱势进行强化,充分利用运动员身体强项,以长补短。这种训练方式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根据运动员的身体反馈和人体工学来决定训练项目和强度,大大降低了运动员由于训练导致伤病的可能性,延长了运动员的运动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身体极限且可以维持住这一极限并进步。